



近日,昆山市一醫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昆山首例超聲內鏡下胰腺假性囊腫穿刺引流手術。這項技術結合超聲影像、內鏡及穿刺等多種技術,充分體現了昆山市一醫院醫者仁心和責任擔當。
程女士,70歲,反復腹脹4天余,來到昆山市一醫院消化內科就診,通過問診得知程女士去年7月因“急性腹痛發作”于外院確診為急性重癥胰腺炎,經治療后,胰腺炎病情雖有好轉,但不幸的是:程女士出現了胰腺炎治療后的并發癥——胰腺假性囊腫,門診復查腹部CT提示胰尾部假性囊腫形成,大小約10*8.5cm,程女士此次腹脹、惡心嘔吐考慮是由于巨大囊腫壓迫所致。程女士此前已輾轉于昆山及周邊多家醫院就診,由于程女士年齡大,病情重,大量腹水(超聲腹水深度為12cm),營養差,白蛋白16.3g/L(正常值:35-50g/L),行進一步手術治療風險極大,程女士和家屬焦急萬分。
手術前
手術后
消化內科主任王慶華團隊了解情況后,進行了專家會診、多科討論,并給予抗感染、抑酸抑酶、補充白蛋白、輸血、營養支持、間斷腹水引流等對癥治療,經一個多月的綜合治療后,程女士一般情況明顯好轉,超聲腹水深度減少至4cm,營養情況也得到顯著改善。
王慶華團隊考慮到程女士囊腫巨大,形成時間已大于6周,無法自行吸收,病情隨時可能出現反復,在團隊的充分研判下,決定為其進行超聲內鏡引導下胰腺假性囊腫穿刺引流術,同時耐心細致做好病情溝通,取得程女士及家屬的理解配合。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在內鏡中心、麻醉科、采購供應科等多個科室的協作下,在外院專家的指導幫助下,在超聲內鏡下精確定位囊腫后,將穿刺針經胃壁穿刺進入囊腔,抽取少量淡黃色囊液送檢,拔除針芯并置入導絲,沿導絲使用囊腫切開刀在超聲內鏡和內鏡視野下電切進入囊腔,擴張后見大量淡黃色囊液涌出,隨后置入雙豬尾塑料支架一枚,X線下見支架位置良好,手術順利。
術后程女士腹痛、腹脹癥狀迅速得到了緩解,復查CT示囊腫較前顯著縮小,目前已康復出院。
胰腺假性囊腫
胰腺假性囊腫多繼發于急性重癥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損傷,是最常見的胰腺囊性病變,對于囊腫大于6cm、觀察6周以上仍未見吸收消退者應予以積極治療。
近年來,隨著內鏡診治技術的飛速發展,超聲內鏡引導下經胃內胰腺假性囊腫引流術成為治療胰腺假性囊腫的首選方案,其優勢在于創傷小,安全性和治愈率高,術后并發癥少。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簡介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蘇州市臨床重點專科,全科設有病床51張,現有各級醫師18人,具有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7人,碩士生導師2名。
消化內科每天開設消化專科門診2個、專家門診1-2個,年門診量約90000/年,并開設消化道早癌專病門診、幽門螺桿菌專病門診、胃食管反流病專病門診、醫藥護聯合門診等,病區現擁有膠囊內鏡、24小時食管PH測定儀、胃腸動力檢測、生物反饋治療儀等設備,能成熟開展重癥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難治性炎癥性腸病、肝臟穿刺、膽道系統疾病、慢性胰腺炎、胃腸功能紊亂等相關疾病的診療。
消化內鏡亞專業成熟開展內鏡下消化道支架植入術、息肉摘除術、內鏡下粘膜切除術、內鏡下粘膜下層剝離術、逆行膽胰管造影術(ERCP)、食道靜脈曲張出血EVL+PSE治療等內鏡技術。擁有消化專業國際上最先進的設備:經口膽道鏡(SpyGlass)、UP100碎石治療儀、人工智能內鏡精靈等,在巨大膽總管結石的激光碎石治療、復雜的肝膽胰疾病、消化道早期腫瘤的內鏡下診斷及治療方面均有著豐富的經驗。
同時科室長期與上海長海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南醫二附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等多家醫院有合作關系,每月均與上海、蘇州等多家醫院進行學術交流,學科總體醫療、教學和科研水平一直居于昆山市內領先水平。
來源: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領紅包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