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Yang領讀,不一樣的書香夏日
為豐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結合江蘇大學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昆山市動員和組織各區鎮返鄉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深入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家書屋等閱讀陣地,面向少年兒童,開展圖書推薦、經典誦讀、閱讀講座等閱讀推廣活動,鼓勵孩子們跟著哥哥姐姐一起“閱”過暑假,度過一個難忘的書香假期。
7月27日,昆山開發區文體站將青少年朗誦培訓與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暑期閱讀活動。返鄉大學生李同學深情領讀了《蒼狼》經典片段,將書中草原狼群堅毅、協作的生命故事娓娓道來,還精心設計了與書中精神內核緊密相連的互動話題,引導青少年沉浸于文本深處。在大學生姐姐的感染與指導下,參與活動的青少年們熱情高漲,踴躍嘗試朗誦書中片段。李同學分享道:“能用所學為家鄉弟弟妹妹們領讀,特別有意義。《蒼狼》中那股不屈的力量,也再次點燃了我服務家鄉的熱情。”
昆山高新區鏈接南京大學等高校志愿者團隊參與暑托服務。在為期一周的課程中,大學生志愿者們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和青少年成長特點,創新搭建了“7+1”彩虹橋課堂體系。7月1日,來自南京大學的“博愛青春 鹿城虹教”志愿服務隊在昆山高新區齊賢社區舉行了開營儀式,20名參與課程的孩子參加了此次活動。儀式上,大學生志愿者們向孩子們詳細介紹了南京大學的歷史沿革、校園文化等內容,激發了孩子們對高等學府的向往。
為期5天的課程不僅為社區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知識滋養和成長引導,有效充實了他們的暑期生活,賦能了青少年全面發展,同時也為大學生志愿者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平臺,強化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實現了多方共贏。
花橋經濟開發區結合各閱讀陣地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托“有光閱讀”品牌,邀請返鄉大學生積極參與領讀活動,帶領青少年兒童在清涼書香中開啟一場充滿童趣的夏日文化之旅。
7月17日,花橋泗涇社區、星浜社區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二十四節氣之夏”主題繪本閱讀活動。返鄉大學生志愿者小夏老師帶領12組親子家庭共讀原創繪本《吃瓜捉蟲過小暑》。7月24日,花橋觀瀾社區組織開展“古韻華章,傳承有我”傳統文化閱讀活動,邀請轄區內大學生志愿者帶領孩子們一起共讀繪本,讓孩子們明白了什么是大暑三候,了解了大暑時節的民間節慶活動。
張浦鎮依托村社區閱讀陣地,結合暑托班和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積極主動對接社會組織資源,邀請返鄉大學生錄制紅色音頻,以聲傳情,帶領群眾重溫崢嶸歲月,并組織大學生志愿者開展紅色經典領讀活動。7月16日,來自南京審計大學的劉同學在錦和社區通過生動講述《小兵張嘎》中智斗敵人的精彩故事,帶領兒童沉浸式感受革命年代的英雄氣概;7月20日,在錦和社區解讀《小英雄王二小》中的英雄情懷,讓紅色基因在代際傳遞中煥發新生。
近日,陸家鎮邵村社區暑托班來了一位大學生志愿者張老師,作為返鄉大學生,她利用假期時間積極參與到家鄉社區的暑托志愿服務中。她以“山海味道的奧秘與珍惜糧食” 為主題,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堂集閱讀分享、創意實踐與價值引導于一體的趣味課堂,讓知識在互動中生根,讓美德在體驗中萌芽,并通過講述農民伯伯春耕秋收的辛勞故事、展示糧食種植的流程圖解,讓孩子們明白每一粒米、每一顆菜都來之不易,倡導大家從珍惜每一口飯菜做起,爭做“惜糧小衛士”。
7月24日上午,在巴城鎮年豐社區的書屋內,一位來自淮陰師范學院的返鄉大學生,正專注地陪伴孩子們探索閱讀的樂趣。她溫和的引導讓書本里的知識生動起來,成為連接鄰里孩子的溫暖橋梁。這位年輕志愿者的行動,正是巴城鎮精心組織、整合資源,有效發動高校及本地中職院校優秀大中專學生服務家鄉的一個生動縮影。圍繞鎮內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農家書屋及職工子女托管點,志愿者們開展了一系列公益領讀活動,精準提供成長興趣啟蒙、科普知識普及、課業輔導與閱讀陪伴等多元服務,累計惠及超300人次的兒童青少年及留守兒童。
千燈鎮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陣地,發揮返鄉大學生的專業優勢,精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暑期閱讀推廣活動,豐富孩子們的假期文化生活。
在支浦村農家書屋,大學生志愿者采用互動教學方式,通過展示繪本與小說的直觀對比,引導青少年選擇感興趣的書籍,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石北村舉辦的“書香溢鄉村,閱讀伴成長”活動亮點突出。志愿者以莎士比亞的經典名言開場,通過生動的故事引導孩子們感受閱讀的樂趣。在互動環節中,孩子們踴躍展示自己珍藏的書籍。
日知社區將興趣培養與閱讀學習相結合,上午開展舞蹈、武術、書法等興趣課程,下午進行經典閱讀和課業輔導,通過這些多元化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愛與書香中茁壯成長。
7月23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浸潤活動在淀湖社區“小花朵”暑托班精彩上演。仁苑小區居民、上海戲劇學院大一學生金加佳以“返鄉大學生書香薦書官”身份,主持“國粹潤童心 非遺共傳承”閱讀體驗活動,在炎炎夏日為暑托班的孩子們送去一縷傳統文化的清風。
活動中,金加佳以經典劇目《白蛇傳》為引,生動解讀戲曲故事蘊含的文化內涵,并對照推薦書籍《了不起的中國非遺戲曲》,介紹了生、旦、凈、丑等戲曲行當,以及戲曲類非遺項目的發展歷史、行業特色、經典劇目等。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希望孩子們能從唱念做打中讀懂傳統之美。”金加佳分享道。
周莊依托古鎮資源,創新開展“大學生領讀項目”。7月23日“第二屆周莊文TEAM大學生領讀項目——建筑可閱讀活動”在南社百年書院正式啟動,拉開了青春與建筑對話的序幕。此次活動由周莊社會治理和社會事業辦公室(文體)主辦,南社百年書院承辦。
活動期間,大學生們深入實地探訪周莊的歷史建筑,化身“建筑領讀者”,用年輕的視角解鎖古建密碼,通過實地探訪、資料挖掘、文案創作到現場領讀,讓古鎮的親子家庭在行走間聽懂建筑的“悄悄話”。
大學生領讀項目自開展以來,已成為周莊文化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返鄉大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不僅有效激發了周莊人的閱讀熱情,讓書香彌漫古鎮,還為周莊的文化傳承與發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7月26日下午,錦溪鎮在錦溪非遺文化館開展了“閱見宣卷書香潤心”的閱讀活動。
活動開始,先由返鄉學子陳同學分享好書《非遺里的中國》。通過對非遺項目的詳細介紹,書中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幫助孩子們建立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接著,宣卷代表性傳承人開唱,現場演繹了經典宣卷曲目唱段。 “宣卷用小故事來講述大道理。今天聽的和家庭關系有關,對我今后處理親子問題也大有裨益。”一位家長說道。
接下來,昆山市將進一步健全長效機制,持續深入推進“返鄉大學生”領讀活動,鼓勵大中院校學生利用國慶、寒暑假和五一等假期,深入家鄉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家書屋等閱讀陣地,常態化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在反哺家鄉、服務家鄉的同時,豐富社會實踐經驗。
來源:昆山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