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在高新】來了!產教融合聯培研究生在科創一線閃光
近日,全國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昆山產教融合聯合培養開放基地(以下簡稱昆山產教融合基地)舉辦了2025迎新班會活動,迎來了全國十多所高校的第一批106名聯培研究生,預計今年聯培人數超200人。
此次參與校企聯培的研究生均通過昆山產教融合基地2025年度校企“雙向互選”來到昆山高新區。從企業發布研發項目課題,到高校選擇匹配課題,再到企業面試并選擇心儀學生入企聯培,這一“有來有回”的校企“雙向互選”機制在聯培的過程中承擔了重要的紐帶作用,能夠有效鏈接校企人才及項目資源,推動高新區產業發展升級。
多年來,昆山高新區積極開展以解決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的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截至目前,昆山產教融合基地已推動昆山高新區與全國35所高校簽約共建聯培基地,其中“雙一流”高校17所,累計完成研究生聯培667人,其中近80人通過聯培政策留在昆山高新區科技型企業就業。
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
人力資源負責人 任修林
參與校企聯合培養項目,企業能定制化培養具備行業前沿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新生力量;深度介入課程設計,將實際項目案例融入教學,縮短人才適應周期;在降低招聘成本的同時,形成穩定的人才輸送渠道,通過學術合作反哺企業研發,提升行業競爭力。
與此同時,聯培實踐為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到企業一線檢驗理論研究提供了平臺。剛剛進入昆山丘鈦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科研實踐的研二學生汪聶蕊深有體會:“產教融合聯合培養的模式能將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場景相結合,不僅能幫助我們提前接觸真實項目、鍛煉實踐能力,也有助于明確職業方向,為未來就業或繼續科研深造打下堅實基礎。”
昆山產教融合基地這一平臺成功將聯培高校、導師、學生以及企業緊密地聯系起來,進而催生了豐富的聯培成果。
從“有規模”到“規模優”
產教融合“朋友圈”持續擴容
就在今年4月舉辦的昆山高新區人才科創招商大會現場,10所高校與昆山高新區簽約共建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培基地,其中河海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再度續約。
“2023年聯培結束后,我決定繼續留在昆山高新區工作。這里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很便利,我所在的公司非常注重技術研發,很高興可以在這里找到一個與我自身興趣特別契合的職業方向。”曾在中科可控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參與聯培并正式入職的河海大學電子信息專業碩士研究生周莉表示,她期待未來能夠參與更具挑戰性的項目,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希望能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在實現自我突破的同時,也為昆山的科技創新工作添磚加瓦。”
產業創新“前行燈”熠熠生輝
昆山產教融合基地為企業與高校搭建了緊密合作的橋梁。聯培入庫企業近100家,2025年新征集企業研發項目課題228項,涉及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超4900萬元。昆山高新區企業通過這一平臺獲得了與全國不同高校的產學研合作機會,不僅吸引了優質人才,更助力了企業的研發與創新。
今年年初,聯培企業滬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因技術攻關緊迫需求,急尋合適的高校團隊參與研發。昆山產教融合基地得知后,立即向聯培高校庫發布企業“3D線路板結構孔應力分析”和“線路板翹曲仿真”兩項“揭榜掛帥”課題需求,積極推動校企項目對接。經多輪商談,企業最終與聯培高校東南大學達成合作意向,并將項目更新為“線路板幾何模型自動分析生成系統技術合作”,于2025年5月正式簽訂合同。從企業提出需求到達成合作僅歷時4個月。
從“有團隊”到“團隊優”
人才培養“生力軍”不斷壯大
昆山高新區在建立了全國首個校地企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產教融合聯培基地的基礎上,依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科優勢及其昆山創新研究院的產學研合作經驗,根據新一期校地共建協議,打造了實體化運作的西電昆山產教融合基地。該基地作為昆山產教融合基地的組成部分,共同打通“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的“最后一公里”。
西電昆山產教融合基地專注于電子信息領域工程實踐問題和產業一線需求,校企聯合促成了一批產學研合作項目。其中,針對安貝訊科技(江蘇)有限公司遇到的“射頻微波同軸機械開關”技術瓶頸,基地開展攻關和優化,多項指標達到國際一線品牌的產品水平,獲得客戶高度認可,這項技術助力公司取得近3000萬元的客戶訂單。
此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還承擔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的“完善人才需求預測機制,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更加適配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研究。該課題主要結合西電昆山產教融合基地在產教協同模式、校企項目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最新實踐,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案例支撐。
扶業興企,春風化雨
扶志興學,碩果盈枝
下一步,昆山高新區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全面落實全省“雙高協同”工作要求,精準對接企業核心需求,搭建技術研發、人才引育、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通過總結經驗、創新機制、提升質效,幫助企業技術攻關“解決真問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真項目”,打造更具活力的創新高地。
來源:智美昆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