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鄭斌齊
沈仲玉 口述
人的一生會經歷無數場的雷雨,然而,四十年前的一場雷雨,給正在探尋發展密碼的昆山人帶來了財富的福音。那是1985年秋天的一個星期天,時任上海市委組織部的一位領導,帶領上海市金三角企業家俱樂部一行30多人,利用星期天騎著自行車,沿著312國道經過昆山,進行體育鍛煉。他們的目的地是無錫縣——“蘇南模式”的發源地。
那天,他們正騎著自行車,突然,天下起了雷雨。上海這批企業家到了昆山,衣服大都淋濕了。于是,他們就到我們昆山第二招待所換衣服。我們招待所工作人員發現這一批人都是上海人,說話都是“阿啦阿啦的”。以前很少有這么多上海人一起來昆山的,于是工作人員立即向我(當時是昆山縣委組織部部長)作了匯報。我立即吩咐招待所工作人員,熬制一些姜湯,讓上海客人驅驅寒,以防感冒。
我感覺到這是一次與上海建立關系的難得的機會(之前,昆山很少有機會接觸上海市高層領導),于是及時向時任蘇州市委副書記兼昆山縣委副書記毛陽青和縣長吳克銓匯報。我們就迅即趕到第二招待所,并熱情接待了來自上海的一行人員,當天晚上,在縣總工會會議室,上海企業家同昆山企業的朋友們舉行了一場聯歡晚會。
聯歡會上,吳克銓縣長介紹了昆山經濟發展的情況,相互間交流了滬昆及金三角經濟發展的情況。聯歡會氣氛熱烈,彼此增進了友誼。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昆山首次與上海高層接觸、交流經濟信息的互動活動。
這次來昆山的上海企業家中,有上海市計委、寶鋼總廠、金山石化總廠、上海市輕工局、上海市電子儀表局等方面的領導和上海市金三角企業家俱樂部的部分成員。
之后,昆山縣委組織部與上海這些企業家,每年都要舉辦一至二次的橫向交流活動。
1991年,經剛到任的昆山市委書記李全林同意,我們以昆山市政府名義,聘請了上海的20多位政府部門領導和企業家作為“
昆山高級經濟顧問”。
這項工作一直由昆山市委組織部牽頭開展的。我們與上海方面建立了良好的互信關系,經常提供一些經濟信息,經常交流經濟走向。后來,落戶昆山的一些“三線”企業和臺資企業,就是雙方經濟信息交流取得的成功典范。
“昆山高級經濟顧問”聘請不久,上海鋼鐵五廠的一位廠長就介紹了臺灣的一個企業,叫厚聲電子有限公司,落戶在當時的昆山兵希鎮,規劃土地面積108畝,當天晚上簽約,臺商就兌付了一萬美元訂金,此后,該企業還為我們帶來了6個上下游配套企業。還有上海市委組織部干部處的一位處長,為我們昆山介紹了一位臺商,后在當時的陸楊鎮投資了300萬美元的半島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此后也為陸楊帶來了3家相關企業;在當時的張浦鎮第一家臺資企業大偉文具有限公司,也是上海“昆山高級經濟顧問”介紹的。
特別突出的是在1991年下半年,我和組織部黃士新副部長到上海辦理有關事務,從“昆山高級經濟顧問”、上海市電子研究所張所長那里得到信息:臺灣楠梓電子公司與亞太基金要共同到祖國大陸投資,意愿是到上海周邊進行考察投資。張所長告訴我,這可是一個總投資1億美元的大項目。于是,我們在張所長的牽線搭橋下與臺灣楠梓公司在上海的代理人張總進行了多次商談,終于說服楠梓公司董事長吳禮淦來昆山考察。
吳禮淦終于答應來昆山考察,我們派出時任昆山市副市長的鄭慧珍接待,經過了反復多次的談判和做細致的工作,才有1992年楠梓公司與亞太基金投資成立滬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落戶昆山,該公司專門從事雙面和多層高級印刷線路板的制造與加工,第一期投資2900萬美元,是當時昆山投資額最大的臺資企業。滬士公司落戶昆山,摘取了多個第一:第一個在昆山投資額達3000萬美元的項目;第一家高科技(IT)企業;第一家拿到土地使用證的臺資企業。后來,又在祖國大陸上市。
(沈仲玉 曾擔任昆山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昆山市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