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杏研道丨中醫藥科技之光:劉菊
編者按: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 2025 年度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昆山市中醫醫院斬獲 7 項立項資助,其中面上項目 2 項。為大力弘揚科創精神、展現金杏科技人才風采,醫院特開設《金杏研道》專欄。專欄將聚焦科創事跡分享,著力營造濃厚科創氛圍,助力醫院深化醫教研融合發展,不斷豐富中醫藥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涵,為守護百姓健康福祉貢獻更大力量。
劉菊 科技人才處副處長
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昆山高層次衛生人才(重點人才);第一批蘇州市中青年中醫臨床優秀人才。獲得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蘇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中西醫結合醫學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蘇州市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
入選項目概況
昆山市中醫醫院科技人才處劉菊博士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助。
該項目研究中醫經典方劑旋覆代赭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機制,有助于闡釋旋覆代赭湯抑酸降逆治其標,修復黏膜治其本的多靶點干預作用,為中醫經典方劑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研究方向
反流性食管炎屬于胃食管反流病范疇,是指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損傷的一種疾病。抑酸治療是目前公認的一線治療方案,雖然抑酸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仍有約50%的患者經治療后仍有癥狀,并且治愈者容易復發。項目組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基礎為脾胃虛弱,病機關鍵為胃虛氣逆,確立治法為益氣補虛、和胃降逆法,方隨法出,選用經方旋覆代赭湯治療本病療效顯著,臨床研究證實旋覆代赭湯可以有效改善反流癥狀,減少復發。
項目組進一步在基礎研究方面開展旋覆代赭湯干預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機制研究,明確中藥復方的主要有效成分及藥效物質學基礎。同時,將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藥理研究相融合,秉持中醫思維模式,從性味歸經、組方配伍、證-法-方-藥對應的角度,來闡釋中醫方劑的配伍特色,完成中醫理論的科學化闡釋。立足中醫理論,講好中醫故事。
臨床方向
擅長:臨床上善于應用經方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脾胃病,以及從脾胃論治各種內傷雜病。
從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治療中氣下陷引起的泄瀉和胃氣上逆的嘔吐;從脾主肌肉治療肌少癥和肥胖癥;從脾統血治療崩漏、紫癜和各種出血性疾病等;從脾開竅于口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多發性口腔炎等。秉持中醫和法概念,斡旋升降,和濟寒熱,平調潤燥,權衡攻補,使胃氣復而諸病除,中央調則四旁達,陰陽和乃周身安。
出診信息:每周二 治未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