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高新區探索“IP+XR+AI”微短劇產業新路
9月26日,由昆山高新區黨群工作部作為總出品方的國內首部“AI+昆曲”文旅非遺微短劇《玉見梁辰魚》正式播出。該劇采取網臺聯播、多端聯動模式在央視頻首發,隨后登陸江蘇衛視、江蘇移動IPTV、江蘇影視頻道、江蘇有線等視頻平臺,以及芒果、愛藝奇、優酷、紅果等主流視頻網站,全面覆蓋全國觀眾。
據介紹,這部微短劇不僅體現了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成為昆山高新區探索微短劇產業發展的新嘗試。
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幻冒險
微短劇《玉見梁辰魚》系由市委宣傳部指導,昆山高新區黨群工作部、昆山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與云耕(蘇州)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并成功入選國家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六批推薦劇目,獲批2025年蘇州藝術基金扶持項目。
據悉,該微短劇全劇共13集,每集時長約10分鐘,以昆山高新區為主要取景地,講述一段跨越時空的故事。劇情為當下一位專注腫瘤研究的科學工作者高玉見與明代昆曲作家梁辰魚因奇妙的量子糾纏相遇。在這個過程中,兩人相互扶持,一同突破科研困境與藝術桎梏,最終實現文化傳承與自我救贖。
“這部微短劇能夠如此精彩,離不開背后強大的制作團隊。從總出品方到聯合出品方,匯聚了各方的專業力量與心血。我們致力于通過這部作品,將昆曲這一古老非遺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呈現給大眾,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昆曲。”昆山高新區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劇組選角也同樣用心,既有專業昆曲指導坐鎮,更有小昆班演員真情出演,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將角色的情感與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推動文藝精品新花綻放
微短劇《玉見梁辰魚》只是昆山高新區制作的文藝精品之一。近年來,昆山高新區高度重視文藝精品創作,強化政策引導與精準培育,實施蘇州藝術基金等扶持機制,提前布局、重點遴選具有本土特色和創新潛質的項目,為文藝精品從孵化到落地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
此外,昆山高新區推動跨界融合與資源整合,積極搭建企業、院校、機構合作平臺,促成昆曲與影視、AI技術深度融合,引導項目運用傳統非遺工藝和高新區實景資源,實現文化傳承與創新表達雙向賦能。
昆山高新區還加大資源整合與宣傳推廣,依托區鎮聯動機制,整合播出平臺、文旅景點和創作力量,推動作品申報國家級推薦計劃并在主流媒體上線,有效擴大優秀文化作品影響力,拓展區域文化品牌傳播渠道。
探索微短劇產業發展新路
當前,微短劇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期,并以精品化、主流化、數智化、全球化之勢重塑影視生態。
近年來,昆山高新區積極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與網絡視聽精品工程,將微短劇作為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與抓手,競逐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新賽道。明確“三年成樹、五年成林”的發展定位,立足自身優勢與行業趨勢,加快現代化產業集群建設,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能級。
為發展微短劇產業,昆山高新區計劃建設數字文旅微短劇產業基地,謀劃以“IP(知識產權)+XR(擴展現實)+AI(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文化+科技”文旅項目,通過線上推出精品短劇和打造社群空間、線下建設視覺空間和文旅配套,形成文旅商業區。
昆山高新區還整合轄區企業資源,借助虛擬拍攝技術實現“無實景拍攝”,真正實現“科技為內容賦能”。規劃建設“一站式”影視拍攝服務平臺,通過“三找+四選”(找場地、找資源、找資金,選劇本、選景、選人、選平臺、)模式,提供從劇本備案輔導、劇組資源對接到金融支持、版權交易的全鏈條服務。
目前,昆山高新區聯合上海三星文化、北京十陽、九丘文化等知名機構,形成微短劇生態合作聯盟,未來劇組在昆山備案的項目,可同步對接全國拍攝場景,實現“一地備案、全域協拍”。
此外,昆山高新區積極構建微短劇全產業鏈生態,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在產業上游,昆山高新區將聯合昆山福納影視學校、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等高校,設立“微短劇創研中心”,重點開展IP孵化、劇本創作、人才培養。比如,已經舉辦的線上“微短劇創新創業大賽”,從學生、社會創作者中挖掘優質劇本,形成“創意-孵化-制作”閉環。
在產業中游,昆山高新區已對接麥海行進、云耕九州等重點企業,以推進昆曲電影《西廂記》拍攝制作,拍攝微短劇《玉見梁辰魚》為契機,聚集多家承制公司。昆山高新區將打造短劇產業平臺,目標為3年內引進項目產值達5億元,形成“企業集中、產業集群”發展態勢。
在產業下游,昆山高新區規劃建設數字化影棚和實景街區,同步配建直播電商基地,實現“拍攝在昆山、銷售走全國”的劇銷聯動模式,讓文化流量真正轉化為經濟增量。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