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發的這段文字里滿是對 “孩子深夜才背著書包回家” 的心疼,以及對這類家長的憤怒,這份對孩子的共情特別真切 —— 畢竟對低齡孩子來說,規律作息、充足睡眠本就是健康成長的基礎,看到他們深夜還在為學習奔波,任誰都會忍不住揪心。但憤怒背后,或許也藏著對 “家長為何這么做” 的片面揣測,我們可以試著從更復雜的角度聊聊這件事: 首先得明確,“讓孩子深夜補課、犧牲睡眠” 的做法,無論出于什么理由,大概率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對 8 點半就準備睡覺的低齡孩子來說,睡眠不足會直接影響第二天的聽課效率、情緒狀態,長期下來還可能影響身體發育,這是有明確科學依據的。如果家長只是為了 “跟風補課”“在外吹牛”,把孩子的時間和健康當成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工具,那確實該被指責 —— 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 “成為自己”,而非家長炫耀的 “素材”,這種本末倒置的心態,本質上是沒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尊重。 但也不能忽略,很多家長讓孩子深夜補課,未必全是 “虛榮心作祟”,可能藏著更深的焦慮與無奈。比如有的家長確實不懂教育規律,看到身邊人都在補,就怕孩子 “落后”,只能跟著卷;有的家長工作太忙,白天沒時間陪孩子,誤以為 “報補課班” 就是對孩子學習負責,卻沒意識到 “補覺” 比 “補課” 更重要;還有的家長被升學壓力裹挾,覺得 “現在苦一點,將來能上好學!保萑肓 “犧牲當下換未來” 的誤區 —— 這些家長的出發點或許是 “為孩子好”,只是用錯了方式,把 “教育” 變成了 “折騰”,本質是認知上的偏差,而非純粹的 “壞”。 更值得思考的是,“孩子深夜才回家” 的背后,可能不只是家長的選擇,還有整個教育環境的推力。比如有的學校作業量過大,孩子白天在學校寫不完,只能帶回家寫到深夜;有的校外培訓機構刻意制造焦慮,鼓吹 “不補課就跟不上”,誘導家長報班;還有的升學評價體系過度看重分數,讓家長和孩子不得不陷入 “搶時間” 的內卷 —— 這些外部因素,往往比家長的個人心態更能左右孩子的作息。 所以,比起單純 “想揍家長” 的憤怒,更有意義的是看到:對孩子的保護,既需要家長清醒過來,回歸 “健康優先” 的教育本質,別用 “補課” 替代陪伴、用 “分數” 綁jia成長;也需要整個教育環境更理性,減少不必要的內卷,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睡覺、玩耍、感受生活。畢竟,對孩子來說,“健康的身體”“舒展的心態”,永遠比 “多補一節數學課” 更重要 —— 成長不是短跑沖刺,沒必要讓孩子在最該好好睡覺的年紀,就耗盡力氣。
現在的小學生被爸媽也逼的太慘了吧
自家的娃一般過8點半就準備睡覺了有時晚上9點出門,經常看到有的小孩子背著書包剛回家真想揍這樣的家長,毫無人性為什么要這樣折磨自己的小孩是不是把小孩送出去補課自己就可以在家玩手機了在外就可以吹牛補課的費用要多少多少錢了?虛榮心作祟還是腦子進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