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啥影響孩子的身高?打生長激素是萬能“增高法寶”?



“腺樣體肥大,整牙,OK鏡,生長激素,還有各種保健品……養娃也太難了,這口袋里的錢不花在娃身上簡直咬手。”

這是前兩天找我復診的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家長對我說的話。
只能說:養娃之路,道阻且長啊~
在這養娃燒錢套餐里,生長激素的費用無疑是最高的。那難道身材矮小就要打生長激素嗎?

下面就講一講
兒童身材矮小的方方面面
1. 遺傳
家族直系親屬,尤其父母的身高,對孩子身高的影響約占70%。

2. 性早熟
根據2022年我國中樞性性早熟專家共識,女孩7.5歲前出現乳房發育或10歲前出現月經初潮;男孩9歲前出現睪丸增大,即需排查是否存在性早熟。
一般女孩真性乳房發育后2-3年即會出現月經初潮,月經初潮后大部分孩子身高僅能增長4-7cm。
整個青春期,女孩大多身高增長20-25cm,男孩增長25-28cm左右。當然,存在個體差異。
性早熟患兒可能會出現骨齡大于實際年齡,骨骺線提前閉合,從而影響最終身高。
3.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甲狀腺激素是兒童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激素。甲減患兒常表現為智力落后、生長發育遲緩、怕冷、乏力倦怠、便秘等,可出現皮膚粗糙、頸短、眼距寬、粘液水腫面容。
4. 生長激素缺乏癥
若家長自測孩子身高低于第10百分位(P10),尤其低于第3百分位(P3),年生長速率低(見下表),則強烈建議家長至相關生長發育門診進一步就診,檢測骨齡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評估發育情況,必要時行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明確診斷。有些還需進行染色體檢查,排除一些特殊類型的疾病,如Turner綜合征。

▲年生長速率


▲0-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百分位數值表(點擊查看大圖)
5. 營養缺乏與肥胖
營養均衡是健康生長發育的重要保障。而如今物產豐富,居民生活水平高,食物攝入過多及運動不足導致肥胖兒童的比例逐漸上升。肥胖患兒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引起體內激素水平變化。脂肪組織中的芳香化酶可將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促進兒童的性發育,導致性早熟、骨齡超前等。
6. 其他疾病
如合并鼻炎、哮喘、腎病、腫瘤等疾病的患兒,可能需要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會抑制骨骼發育,且疾病本身對生長發育存在一定的影響。其他疾病如垂體腫瘤、脊柱側彎等,均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另外,心理健康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也是至關重要。
骨齡,是用來預測終身高的最佳參考指標,代表骨骼生長的潛能。一般以12歲以上的骨齡來預測終身高更有參考價值。
但骨齡并不是越小越好,先天性生長激素缺乏的患兒往往骨齡較實際年齡落后,甚至比實際年齡小2歲以上。一般骨齡與實際年齡相差一歲以內是可接受的正常范圍。
另外,還需結合性發育情況、年生長速率、遺傳等因素,綜合評估孩子的身高。

1. 飲食規律,營養均衡
避免長期攝入較多高熱量食物,引起肥胖,甚至性早熟。每日戶外活動,增加皮膚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平均戶外活動時間應為每天1-2小時。
2024年中國兒童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表示,我國0-18歲健康兒童中維生素D缺乏(血清25-OH-D<30nmol/L)和不足(30-50nmol/L)較為普遍。缺乏率為21.57%,不足率為28.71%。
對于挑食、牛奶過敏或無論如何也不肯喝牛奶、戶外活動也很少的孩子,可以適當補充鈣和維生素D。正常飲食及每日喝牛奶的孩子,鈣可不額外補充或酌情補充,維生素D可根據血清25-OH-VD水平決定補充劑量。
2. 良好的睡眠習慣
人體內的生長激素在白天處于低水平狀態,在夜間深睡眠時,才會分泌較多的生長激素。尤其22點至凌晨2點,以及早晨5點至7點,會出現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因此,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機體自我分泌生長激素。
此外,睡前1-2小時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和進食。睡覺時也不宜開小夜燈。這些均會影響睡眠質量。
3. 運動
運動可有效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身高增長。建議青少年兒童每周進行至少3次體育運動,每次持續1小時左右,以跳繩、摸高跳、開合跳、打球、游泳等縱向運動為主。不太建議負重運動(比如舉重、舉啞鈴、摔跤等)、長時間跑步等。
4. 監測身高
父母可每月或每三月對孩子進行身高的測量,記錄生長速率,觀察生長曲線。
測量時孩子需光腳靠墻站直,腳后跟、臀部、兩肩靠墻,眼睛平視前方,下頜回收,女孩子需散發,重復測量2-3次。為了減少誤差,建議每次測量盡量使用同一尺子,由同一人在一天的同時間段測量,因為早晨的身高會比下午及晚上高1-2cm左右。
5. 治療原發病
甲減患兒及時補充甲狀腺激素,鼻炎患兒應積極治療減少對睡眠的影響,脊柱側彎患兒積極康復鍛煉等等。隨著疾病的治愈或控制,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得以解除。
6. 生長激素
真正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的是那些明確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癥或特發性矮小的患兒,排除禁忌后應盡早啟動生長激素治療,追趕身高。在專科醫生地指導下,定期監測,規律復診,得以安全又有效地長高。

上了這么久的生長發育專科門診,遇到過生長發育完全正常,身高中等水平的小朋友,但媽媽強烈要求打生長激素,因為我兒必須180cm。好言相勸,婉拒了哈~此乃執念,不可取。還是要尊重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尊重遺傳。
還遇到過14周歲已發育完善,152cm的男孩子骨骺線閉合的。這種純屬發育過早或過快進展導致的骨骺線提前閉合。可惜就診得太晚了,只能接受現實,畢竟身高不是全部,人生還有很多美好。
這里提一下,骨骺線已閉合的孩子是無法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的,否則會出現肢端肥大、血糖血壓升高等問題,身材以橫向發展為主。說了這么多,總而言之:父母監測,自身努力,適時就診。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 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 中華兒科雜志. 2008; 46: 428-430.
2.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 中樞性性早熟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2), 中華兒科雜志. 2023; 61: 16-22.
3. 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 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4),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24; 32(04): 349-358+361.
4. 黎海芪, 毛萌. 科學評估兒童體格生長與發育.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9(10).
5. Helen robson,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GH, IGF-I, Glucocorticoids, and Thyroid Hormones During Skeletal Growth. Pediatric Research, 2002.
6. Zhou Y, ArisI M, TanSetal. Sleep duration and growth outcomes across the first two years of life in the GUSTO study[J].SleepMed, 2015, 16:1281-1286.
7. Tahimic CG, Long RK, Kubota T, et al. Regulation of ligand and shear stress-induce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 IGF1) signaling by the integrin pathway. J Biol Chem, 2016, 291: 8140.

韓曉清
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碩士研究生,擅長糖尿病、青春期生長發育(性早熟、矮小癥)、甲狀腺疾病、骨質疏松、代謝綜合征等常見內分泌疾病的診治。

專病門診介紹

郭靜華 副主任醫師

簡介: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小兒內分泌遺傳代謝病學組委員;蘇州市醫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小兒內分泌學組委員;蘇州市醫學會兒科學專業委員會急救學組委員;昆山市醫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副組委。擅長呼吸、消化、內分泌疾病如性早熟、矮小癥、肥胖、甲狀腺等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治。
王靜怡 副主任醫師

簡介:擅長小兒呼吸、消化、性早熟、矮小癥等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治。
胡夏艷 副主任中醫師

簡介:擅長小兒常見的呼吸、消化、內分泌等疾病的中西醫診療,尤其擅長呼吸系統疾病及兒童性早熟及矮小癥的中西醫診治。
王錦香 副主任醫師

簡介:擅長治療兒科呼吸道、消化道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擅長兒童性早熟及矮小癥的診治。
韓曉清 主治醫師

簡介:碩士研究生,擅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骨質疏松、代謝綜合征、青春期生長發育(性早熟、矮小癥)等常見內分泌疾病的診治
陳鈺瓊 主治醫師

簡介:碩士研究生,擅長糖尿病、青春期生長發育(性早熟、矮小癥)、甲狀腺疾病、骨質疏松、代謝綜合征等常見內分泌疾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