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看看成都人來昆山后,忍不住想講講的昆山給人的7個印象
上個月,受朋友之邀去昆山參加文化交流活動,本以為就是一場普通的行程,沒想到卻在這座江南小城解鎖了滿滿的驚喜,一待就是十來天!

回成都時,行李箱被奧灶面調料和襪底酥塞得鼓鼓囊囊,連夢里都還回蕩著昆曲的婉轉唱腔。
今兒就泡上一杯蓋碗茶,跟大家好好擺一擺,這座讓我從麻辣川妹子變成江南迷妹的城市,到底藏著哪些驚艷。
印象一:淀山湖的水,比府南河更澄澈
成都人看慣了府南河穿城而過的市井煙火,可當我站在昆山淀山湖畔,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驚艷到說不出話。
陽光灑在寬闊的湖面上,波光粼粼,遠處的湖心島像一顆綠寶石鑲嵌其中。湖水清澈見底,能看見水草隨波搖曳,成群的小魚穿梭嬉戲。

傍晚時分,晚霞將天空染成絢麗的色彩,倒映在湖面,水天相接,美得如同仙境,與府南河的熱鬧喧囂相比,淀山湖多了一份寧靜悠遠的氣質。
印象二:周莊古鎮的巷,藏著千年江南韻
跟著導航走進周莊古鎮,一腳踏入,仿佛穿越回了煙雨江南。青石板路蜿蜒曲折,白墻黛瓦的民居臨水而立,斑駁的墻面上爬滿了歲月的痕跡。

搖櫓船在狹窄的河道里緩緩前行,船娘的吳儂軟語伴隨著櫓聲,宛如一首悠揚的小調。
走進沈廳、張廳,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讓人驚嘆不已,每一處細節都訴說著當年的繁華。
這里不像成都錦里那般人聲鼎沸,而是彌漫著一種靜謐的古韻,讓人忍不住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江南水鄉的溫柔。
印象三:昆曲的韻,比川劇更婉轉
被當地朋友拉進昆山的昆曲茶館,原本只是抱著獵奇的心態,可開場后,我就被深深吸引。
演員們身著華麗戲服,水袖輕揚,唱腔婉轉悠揚,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韻味十足。
《牡丹亭》里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的唱段,聽得我如癡如醉,仿佛走進了杜麗娘的夢境。

與川劇的高亢激昂、變臉的驚險刺激不同,昆曲就像一壇陳年美酒,越品越有味道,連茶館里斟茶的阿姨,舉手投足間都帶著幾分昆曲的優雅。
印象四:奧灶館的面,鮮得直咂舌
成都的小面麻辣鮮香,可昆山的奧灶面卻讓我徹底淪陷。清晨走進老字號奧灶館,熱氣騰騰的面館里飄著濃郁的香味。
一碗紅油爆魚面端上桌,面條根根勁道,澆頭的爆魚外酥里嫩,浸滿了鮮美的湯汁,搭配上翠綠的青菜和溏心蛋,光是看著就讓人食欲大增。

喝一口鮮香的面湯,濃郁醇厚,瞬間喚醒味蕾,再配上一碟醬汁入味的鹵鴨,味道絕了!難怪昆山人常說:“不吃奧灶面,不算到昆山。”
印象五:亭林園的景,秀得像幅畫
在成都,浣花溪公園是休閑賞景的好去處,而昆山的亭林園則別有一番秀麗。
走進園內,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曲徑通幽。

園內的玉峰山雖然不高,但山上綠樹成蔭,山間的小亭點綴其間,宛如畫中景。
山下的湖水碧波蕩漾,荷花盛開時,滿池的荷花競相綻放,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與湖邊的垂柳相互映襯,美得讓人移不開眼。
漫步其中,感受著清風拂面,聽著鳥兒歡唱,仿佛置身于一幅絕美的江南水墨畫中。
印象六:昆山人的拼,比火鍋更火熱
在昆山街頭問路,熱情的大叔不僅詳細指路,還怕我找不到,特意帶我走了一段;
打車時,司機師傅一路跟我聊昆山的發展,從臺商投資到智能制造,言語間滿是自豪。

去當地企業參觀,員工們專注工作的勁頭和創新進取的精神更是讓我震撼。
原以為江南人都是溫婉柔和的,沒想到昆山人在拼搏奮斗時,那股子熱情勁兒比成都火鍋還火熱,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把昆山建設得如此繁華。
印象七:昆山的歸屬感,藏著讓人好奇的 “秘密”
在昆山的日子里,我發現了一個有趣又令人疑惑的現象。

明明昆山是蘇州下轄的縣級市,可不少昆山人聊起城市歸屬時,言語間總透露出一種微妙的疏離感 。
我問當地出租車師傅,昆山到底更親近蘇州還是上海?師傅笑而不語,只說:“你自己琢磨琢磨!
來源:暴雪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