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有癌病史也能速愈:昆山市一醫院解膽管癌難題
近日,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為77歲高齡的張女士實施腹腔鏡下膽管癌根治術。不僅精準切除病灶,更實現術后快速康復,以硬核醫療實力贏得患者及家屬的認可。
張女士1年前偶發腹脹、食欲減退,因8年前有結腸癌根治術病史,起初誤以為是腸道消化問題。直至近1-2周癥狀加重,當地醫院CT檢查提示“膽囊結石、膽囊炎、膽總管及肝總管輕度擴張”,進一步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提示“膽總管中段充盈缺損”,病情愈發復雜。轉診至昆山市一醫院肝膽外科時,張女士已開始出現黃疸癥狀,肝膽胰脾外科劉瑞文主任結合患者的病史及相關檢查,考慮膽管癌可能性大,手術治療迫在眉睫。
多學科會診
為高齡高危患者定制“安全方案”
面對77歲高齡、既往結腸癌手術史及高血壓等多重風險,患者手術耐受性成為關鍵挑戰。肝膽外科第一時間啟動多學科會診(MDT)機制,迅速集結消化內科、介入治療科、腫瘤科、放射科、麻醉科等領域專家,從病情評估、手術方案制定,到應急預案與術后快速康復(ERAS)流程設計,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研討。專家團隊群策群力,為手術安全筑牢防線,最大程度降低高齡手術風險。
腹腔鏡微創
“小切口”解決“大麻煩”
經充分術前準備,在麻醉科精準護航下,肝膽胰脾外科主任劉瑞文團隊為張女士實施腹腔鏡下膽管切除+膽腸吻合術+膽囊切除術。憑借精湛技術與豐富經驗,手術團隊精準完成腫瘤根治性切除、淋巴結清掃及高質量吻合,全程耗時短、幾乎“零出血”,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真正實現“小切口解決大問題”。
微創+ERAS
加速康復超預期
術后,醫護團隊嚴格遵循快速康復(ERAS)流程:術前提前調整飲食飲水方案,術后當天指導張女士開展床上身體活動,術后第一天即可進食流質,并鼓勵下床活動,第二天腸道通氣后過渡至半流質飲食,后續逐步恢復軟食。恢復進程遠超預期,術后病理報告顯示病灶處于早期,達到臨床治愈標準。“原來以為這么大的年紀過不了關了,是醫院給了我們全家希望”,張女士家屬的感激之言,既是對治療效果的肯定,更是對醫護團隊的信任。
此次高齡患者膽管癌微創手術的成功,是昆山市一醫院外科技術實力的集中體現。作為科室常規開展的成熟技術,腹腔鏡下膽道癌根治術標志著醫院在普通外科腫瘤微創治療領域的領先水平,更印證醫院有能力為更多復雜病情、高齡高危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以技術守護百姓健康。
劉瑞文提醒,膽管癌起病隱匿,多數患者初診已是中晚期,預后差,被稱“癌中之癌”,日常生活中可通過以下5點預防:
1. 調整飲食
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減少膽管負擔。
2. 治療原發病
積極治療病毒性肝炎、肝吸蟲感染、肝硬化、肝膽結石、膽囊炎等,避免刺激膽管。
3. 定期檢查
40歲以上,尤其是有相關病史或危險因素的高危人群,每半年體檢一次;若膽紅素、腫瘤標志物升高,及時做腹部超聲排查膽管異常。
4. 適量運動
通過有氧運動、抗阻運動等,提升身體抵抗力。
5. 及時就醫
出現皮膚或鞏膜發黃、尿色深黃、上腹疼痛、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發熱乏力等癥狀,盡快就診。
專家介紹
劉瑞文
主任醫師
肝膽胰脾外科科主任
擅長:肝臟、膽道、胰腺、脾臟、腹壁等疾病的腹腔鏡手術。對肝癌、膽囊癌、膽管癌、胰腺癌、巨脾、肝管結石、膽囊結石及息肉、門靜脈高壓癥及普外科危重疑難病例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作者簡介
夏曉華
副主任醫師
擅長:肝膽胰脾、腹壁疝等外科疾病的微創治療,尤其對膽石癥、肝臟及膽道腫瘤的診療有豐富的經驗
來源: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