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當下流行的一件事,那就是回村或者老家建房,不知道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種資本收割,純屬討論
回村建房前,想清楚這3件事,如果要建,必須滿足這三個條件:
1. 不要為了"面子"建
(如果只為光宗耀祖,你建的是牌坊,不是家)
2. 別用"養老錢"建
(底線思維:這筆錢燒了,不影響你城市生活質量)
3. 做好"五年冷落期"準備
(前五年可能住得少,但越往后,它越值錢——對你的身心而言)
滿足這三條,這棟房子就是你的"人生底牌"。
有的人會想:鄉村房是唯一能留給兒子"無貸資產"的方式,因為不用考慮70年產權、遺產稅、房產稅……,宅基地上的這棟房,只要戶口在,世代可傳。
另外可以提供情緒價值:它存住了家族記憶。 孩子春節在院子里放煙花,清明在菜園里學種菜,暑假在池塘邊釣小魚——這些是許多人追求不到的
有人說回村建房,是投資——投資的是:
55歲后的人生主動權---話語權
父母的晚年幸福感---孝的一種體現(有的地方還土葬)
孩子的家族歸屬感(傳統文化的認知)
最后的"落葉資格"(自信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