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情丨用畫筆讓江南躍然紙上

青石板巷蜿蜒向深處
藏著一家名為
“大自然的禮物”的文創小店
這里沒有喧囂的叫賣聲
也沒有千變一律的旅游紀念品
只有一個90后店主在用心創作
讓這個不足40平方米的小店
充滿濃郁的藝術氣息和滿滿的創意


推門而入
滿墻掛畫與植物標本錯落有致
手繪團扇、漆扇在光影中舒展
……
手作賦予它們流水線
無法具備的溫度與靈魂
雙橋等周莊元素則使它們成為游客
獨一無二的水鄉回憶載體
這一個個令人愛不釋手的文創作品
都出自美術專業的店主李萌和他妻子之手



以手寫心,以筆抒意。很難想象,眼前這位正手持畫筆的李萌,2014年大學畢業后,一度受家族食品企業影響,曾在周莊做起芝麻酥、牛軋糖小吃等生意。八年光陰里,他成了精通熬糖的“食品手藝人”,心中卻始終放不下畫筆。2023年,文旅復蘇的春風拂過,他毅然關停作坊,將全部積蓄投入文創小店。“看似‘一時興起’,實則源于心底的熱愛。”他笑言,畫筆才是安放靈魂的容器。


轉型文創并非易事。第一年,店鋪幾乎沒有盈利。挑戰接踵而至,轉機也悄然來臨。某日,昆山市文化館工作人員路過小店,不經意間被店內的文創作品吸引,一場合作就此展開。自今年3月起,他們已為市文化館承辦的趣味文化季精心設計了“宋錦硬卡制作”等四期主題課程,頗受學員好評。




“降低門檻不等于稀釋文化,而是讓非遺工藝‘輕裝’走進現代生活。”李萌坦言,美術專業背景賦予他們獨特的課程開發能力,從材料選擇到技法教學皆反復打磨,在教學中還可以給予學員專業性的引導,確保課程兼具藝術性與趣味性。這種非遺工藝的“年輕化表達”也逐漸得到市場認可。如今,他們的課程走進政府文化活動、企業團建,單月活動量最高達十余場。



千年文脈在畫筆與創意中流轉
江南古韻借文創之翼飛入尋常生活
十余年來
從賣牛軋糖的“手藝人”
到非遺文創踐行者
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碰撞中
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
李萌用畫筆
為古鎮繪就一幅獨特的畫卷
來源:昆山旅游度假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