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馬路觀察家”的科研成果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原來車速快慢不是取決于司機腳底下的深淺,而是車標上的貴賤!按照這個邏輯,法拉利車主豈不是人均秋名山車神,而五菱宏光活該在高速上扮演移動路障?
低檔電車慢是因為窮,高檔電車快是因為富,那開勞斯萊斯的豈不是要飛出大氣層?日系車分三六九等也就罷了,連國產車都要按品牌劃分油門深淺,莫非吉利方向盤上藏著“龜速模式”的隱藏按鈕?最絕的是面包車豁免批評,畢竟排量小情有可原——那要不要給1.0L發動機頒個“慢得有理”榮譽證書?
建議這位專家下次帶著游標卡尺上路,精確測量每輛車的價格標簽與車速線性關系。畢竟在您眼里,馬路上跑的不是汽車,而是貼了價碼的移動社會學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