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個小故事。
這些年城市化,老家的人普遍都進城生活了,一家年長的親戚不愿進城。山上蓋了樓房、院子,也學城里,建起了相對客廳級的宅子。就一點,頭些年,砂石路,車不能到家門口,爬山走很久。所以,沒事一般親友很少去。去年好了,水泥路到家門口,親戚朋友常去玩、看風景,說還有城里人周末去村里游玩。
所以嘛,路方便了,他家的客廳級宅子也風生水起了,
客人往來門戶便利才是第一位的。
回到大昆山吧。
圍著(森林、夏駕)兩園建設好多年了,城市壯大多了。只是大家也都外面走走看看的,下來還是普遍感覺我們沒有一個滿意的城市界面,更沒有和城市體量和發展層次匹配的的高鐵站、高鐵新城。
南站,可是高鐵興起之時的風口時代,開建快20年了。這么大的時間跨度,能辦多大的事?怎么成就不了一座哪怕基本夠格的高鐵新城,怎么南站就如此不被認可?線路擴充升級受限、接送耗時不便、對外交通落后拉胯、尤其是站南界面一塌糊涂!
這是一年一年的在那,總不能大家都說沒看見吧!
時轉星移,沒有好時光了。都知道了,地不好誰便了、軌道10年開外的事、樓市低迷、人口逆向流動。常理,這情勢,真沒勁去搞。
可我們真能躺得平嗎?我們頂著第一的名號,GDP杠杠的大城市。再怎么著也得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二三百萬人的出行著想,也得為全體昆山的臉面著想吧!
提點個人建議吧。
1.修修補補、小打小鬧不是事,站南該徹底動動了,(別扯等9啥的,通道空間預留即可)先把
長途汽車站并過來。
2.
白馬涇路南延(包括過江)不應再拖了,這樣能連接中環、快速疏導客流,小澞河路不堪用。
3.整治
小澞河、美化河岸景觀、盡力河水凈化。
4
.南至吳淞江邊,能建該建什么,盡早安排吧
最后,要說的是,周邊軌交車站刷刷的起來了,都將分走南站的客流。南站已漸勢微,得努力進取了。
為南站、為昆山,能不能聽個勸?
[ 此帖被醉靚小江南在2025-10-30 22:38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