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64494
潘慧瑩
記憶中的大石橋
在夏駕河與吳淞江的交匯處,有一座橫跨河上的半圓石拱橋,當?shù)鼐用窠兴埻鯊R大橋,因為這里曾經(jīng)有一座龍王廟,但我習(xí)慣叫它大石橋。我們家好幾代人,就生活在大石橋南堍。
大石橋的“學(xué)名”叫滬瀆通濟橋。小時候,我記得橋下有一塊古色古香的石碑,雕刻著“滬瀆通濟橋”幾個篆字,靜靜而立,我曾經(jīng)在那里留影。那時,我并不知道這座橋的珍貴,只知道它很寬,石條并不平整,石條與石條之間的縫隙里,偶爾會長一些生命力頑強的野草。后來,又有人給它涂抹水泥,鞏固它的身軀,還有人在橋兩邊用水泥筑成自行車能推行的通道等等——總之,大石橋橫跨的不是一條小河,而是,一條大河——“一條大河波浪寬,風(fēng)吹稻花香兩岸。”我最初對《我的祖國》這首歌里大河的想象,就是以大石橋下緩緩流過的河水為基礎(chǔ)的。
從小鎮(zhèn)走出的作家路明,在他的著作《出小鎮(zhèn)記》里描述這座建于清初的石橋是“滿月的橋”,對它充滿了深深的留戀。因為他的祖父母家也在大橋橋堍,他也是踏著大石橋來來往往長大的。
大石橋北是國營第二米廠和陸家糧庫,橋南是陸家糧食機械廠。我的曾外祖父、祖父、父親三代人都先后在第二米廠工作。他們每天跨過大石橋,去河對岸上班;下班后有時候會帶著食堂蒸的大包子,跨過大石橋,帶給家里充滿期待的孩子們。如果米廠舉行職工籃球賽,我們這群職工子女也會跨過大石橋,去給大人們加油助威。到了冬天,米廠還會開辦一個福利浴室,我和奶奶、姑姑會結(jié)伴跨過大石橋去洗澡,作為迎接新年的儀式。
有一年夏天,我跨過大石橋去米廠替我爸領(lǐng)高溫福利,是一塊光明牌冰磚。站在大石橋的最高處,我看到我媽在橋下石墩處洗衣服,一時興起,用我們方言叫“裝佯”,用普通話翻譯就是張狂輕浮的意思吧,我在大石橋上高高地舉起手中的保溫桶,向我媽招手報信,意思是冰磚我領(lǐng)回來了,結(jié)果保溫桶一下脫手,從橋上滾了下去,把內(nèi)膽摔了個粉碎。回家挨了一頓揍。最可惜的是打開一看,冰磚上粘的都是細碎的玻璃渣,保溫桶內(nèi)膽沒了,只剩一個塑料外殼,冰磚也化了,和玻璃渣混在一起,就像我破碎的心。在那個年代,保溫桶可比一個孩子“寶貝”多了。
高高的大石橋,曾有多少次,我和我媽一起跨過它,去探望加班的我爸,給他送晚飯;多少次,我跨過它,去米廠的醫(yī)務(wù)室注射青霉素;多少次,我和奶奶跨過它,去探望橋那頭她牽掛的親友;多少次,我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橋堍捉魚、摸螺螄、撈水草;多少次,我站在橋頭,靜靜地看輪船開過,有一種大石橋在移動的眩暈感,多少年后學(xué)物理才明白那是移動的相對性導(dǎo)致的錯覺;青春期的時候,我站在橋頭,靜靜地看橋下的漩渦,水草東移,河水流逝,第一次感慨時光不可追,第一次與“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現(xiàn)實意象相遇,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
是啊,我在大石橋的陪伴下長大了。
幾天前,當我在“第一昆山”公眾號寫電視連續(xù)劇《北上》取景地巴城老街——“花街”的文章下留言,寫下我對大石橋的感懷時,忽然淚流滿面。因為,它已經(jīng)是一座存在于遙遠的記憶中的橋了——那座清代的橋,滿月的橋!
UID:590643
UID:666811
UID:756342
UID:798194
UID:652601
UID:140913
UID:895830
賞
我要提現(xiàn)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完成支付
電話:0512-57993030工作日 8:30-17:00在線廣告熱線:18012662666緊急聯(lián)系:18888186330
昆山阿拉丁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 ©2014-2019 版權(quán)所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蘇B2-20200152 蘇ICP備10046361號-25
未經(jīng)昆山論壇官方授權(quán),任何APP及第三方平臺嚴禁轉(zhuǎn)載及使用昆山論壇內(nèi)容,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