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鎮:昆山最小城鎮何以培育出百億級產業?
這個昆山最小城鎮正改寫“小”的定義。
昆山市陸家鎮,面積僅有35.6平方公里,卻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單:2024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00億元,全鎮高新技術企業達14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4家,6家企業入選省級知識產權國際標準試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群式生長。
在這片不足昆山總面積4%的土地上,平均每0.25平方公里就誕生一家高企,資本市場的“陸家板塊”正悄然崛起。


小而強的產業“新”布局
陸家的硬核底色,源于傳統產業的應勢裂變與新興賽道的精準卡位。
作為全國最大的孕嬰童用品生產基地,坐落于陸家鎮的好孩子集團通過智能化改造,在嬰兒車和安全座椅領域實現全球單項冠軍,其研發的“阿波羅”汽車安全座椅年銷量超40萬臺。碰撞測試是兒童安全座椅產品準入的門檻,市場上多數企業僅滿足國標50km/h的測試標準,而好孩子集團自主發明的GBES吸能技術,突破傳統吸能方式的局限,成功實現80km/h的撞擊標準,吸能效果是歐美標準的2.56倍。今年,該企業更是加大了對自動化產線的投入,運用更多新技術提升工廠智能化水平。

這種“老樹發新芽”的產業迭代,正是陸家鎮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躍升的縮影。
近年來,陸家鎮圍繞高端裝備產業精耕細作,從項目引進到營商環境優化,全方位發力,為產業高質量發展鋪設道路。去年10月,陸家鎮簽約和開工了多個涉及新能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領域的項目,如中信博零碳創新總部項目、順豐長三角物流中心項目等。這些項目的落地,不僅豐富了高端裝備產業的細分領域,還通過產業間的關聯與協同,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產值提升,促進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陸家鎮匯聚,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堅實支撐。
從產業結構優化角度來看,高端裝備產業的發展促使陸家鎮的產業結構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傳統產業通過與高端裝備產業融合,實現轉型升級。例如,正新橡膠有限公司在車間引入智能化設備,從密煉、成型到硫化等環節實現自動化生產,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提升了產品質量。占地80萬平方米的測試場吸引了眾多車企設立辦事處,實現產品“隔墻供應”,增強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也讓陸家鎮的傳統制造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得以提升,從單純的生產制造向“制造+服務”模式轉變。
在新興產業培育方面,華成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區便是產業“新賽道”的典型案例。園區內匯聚了從“設計研發+核心零部件”“機體結構件+整機制造”到“運營服務+應用領域”的完整產業鏈。像主營農業無人機的惠達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中園區完整的產業鏈落戶于此。“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模式,極大地降本增效,推動了智能制造產業在陸家鎮的集聚發展,優化了全鎮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增強了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


智慧農業新“豐”景
夏初,在陸家未來智慧田園水稻種植現場,搭載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的插秧機正井然有序地自主作業,勾勒出一幅現代智慧農耕的新畫卷。
陸家鎮正以科技創新構建智慧農業產業體系。
總規劃5330畝的陸家未來智慧田園,借助中國農科院資源優勢,打造前沿農業項目。其中,“A+溫室工場”占地45畝,設有8個功能區,探索單一品種全產業鏈模式。其引入國際領先裝備,運用物聯網技術精準控制環境,實現自動化灌溉與病蟲害防控,櫻桃番茄等作物年產量達每平方米15千克左右,是傳統種植產量的3到5倍。

在大田稻麥無人農場,先進的技術應用隨處可見。稻田邊看似普通的“路燈”,實則是小型氣象站,能夠實時精準檢測溫度、風向、雨量等氣象數據;深埋地下的土壤傳感器,忠實記錄著土壤的溫度、墑情、養分等關鍵信息;多光譜無人機在空中定時盤旋,高效進行水稻生長情況的遙感監測。總體而言,通過5G和物聯網技術,無人農場能夠自動采集農事數據構建智能作業平臺,實現無人化農機自動作業,成為國內領先的農業生產創新場景。

此外,陸家鎮還推動智慧農業與文旅、教育深度融合。2023年11月,陸家未來智慧田園喜獲蘇州市第二十五批科普教育基地授牌。這里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實踐基地,昆山市多所學校在此開展研學活動。學生們可參觀農業自動化生產過程,體驗VR技術,參與農田采摘與創意活動。自建成以來,該田園接待800多批次考察團與培訓班,開展40多次科普活動。
如今,這里已成為昆山市農文科商旅融合發展的示范標桿、招商窗口,農業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以及職業農民培訓樣板間。


幸福陸家,更有溫度
走進陸家,撲面而來的不僅有產業發展的蓬勃活力,更有處處可感的民生溫度。
智慧養老服務中心通過“政府+科技+服務”的創新模式,為老年人的生活保駕護航。居住在杏花北苑小區的84歲許爺爺,因所住樓棟無電梯,日常出行極為不便。2025年4月,智慧養老服務中心推出“智能爬樓機”服務,讓許爺爺重獲出行自由。該服務采用“預約評估+精準服務”模式,子女或老人通過電話或小程序預約,專業人員上門評估身體狀況后,由專業社工全程陪護,使用配備智能平衡系統的爬樓機,幾分鐘就能幫助老人平穩上下樓梯。
科技守護銀齡生活,生態保障城鎮品質。近年來,陸家鎮厚植綠色生態底蘊,加快構建生態環境服務平臺,打造優美宜居環境,先后獲評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蘇州市“美麗宜居鎮”,入選省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試點。全鎮擁有菉葭生態園、吳淞江綠色廊道、古木河公園等休閑空間28個,總占地面積達72.07萬平方米,其中超過1萬平方米的共12個,綠化覆蓋率高達30.27%。行走在陸家鎮,仿佛置身于一座大花園,處處綠意盎然,空氣清新宜人。同時,全鎮67條河道水質基本優于Ⅳ類水,完成了莊涇河、邵村中心河等47條河道幸福河湖建設。其中生態園河道、木瓜小區河、西白沿豐產河榮獲蘇州市級幸福河湖稱號。
清澈的河水、靈動的魚蝦、搖曳的水草,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水鄉畫卷。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讓幸福的氛圍在空氣中彌漫。

此外,為了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陸家鎮持續深入推進“15分鐘文體生活圈”的建設工作。文化中心、門球中心、圖書館、影劇院、菉葭書房、文藝之家、菉溪書場等文體場所星羅棋布。陶一球紀念館榮獲“2024德國設計獎”,并成功打造“一聽二講三演”沉浸式實景課堂,讓人們在參觀學習中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3000平方米的兒童友好中心,通過空間共融、多元服務、常態活動,打造多元兒童友好空間,用“一米高度”感受城鎮溫度。
陸家鎮還獲評“江蘇省青少年體育運動展示基地”稱號,為青少年提供了廣闊的體育鍛煉和展示平臺。各類文化活動、體育賽事頻繁舉辦,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了居民的業余生活,增強了居民對城鎮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幸福的內涵更加充實。

這個不足36平方公里的江南小城鎮
沒有滿足于“小”的定義
當科技創新融入血脈
當開放思維打破邊界
“小塊頭”也能繪就
“小而強、小而新、小而美”的壯闊圖景
從“菉葭蒼蒼”的水鄉畫卷
到“智造熠熠”的產業新城
陸家鎮在有限空間里
找準特色、深耕創新、融入大局
創造了無限可能
這座活力小城鎮正以昂揚姿態
奔赴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