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昆山人力資源市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線下的人才招聘會,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很多人眼里人才市場離你很遠,可你曾想到這里當年人頭攢動,人山人海,花錢也要擠破頭腦涌入的場景,這里也是無數人夢想的第一站……

20年前的昆山人才市場,坐落在市中心,面積不大,大約幾百平,共兩層,逢周一三五舉辦大型現場招聘會。那個年代找工作有兩種途徑,一種有技術有文化的去現場招聘會,而另一種就只有花錢找中介了。
昆山的輝煌,要從20年前說起,當年大量外資企業入駐,尤其是臺資、日資、德資企業的到來,為昆山帶來了一片繁榮,尤其是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理念。當年在外資企業上班,可以說是一種榮耀,這意味著你有更豐厚的待遇,優越的福利,工資高,自身條件優越,并有出國深造的機會。
大概到了2008年后,眼前這座新的昆山人力資源市場正式開始運營了,隨著奧運會的打開,合武(武漢到合肥)動車組的開通,京滬高速鐵路的運營,大量中西部的務工人員開始奔向長三角,另外南方地區大量技術人員開始北上江浙地區,因為這邊的工資比廣東要高一大截。

我們都知道改革開放最先發展的是南方,而長三角崛起是從大量臺企日企開始的,也就是2000-2008年,換句話說,當年這一時期,江蘇的蘇州和昆山郊區還是大面積農田,而這個時期的廣東已經非常發達了,這也就造成人才的競爭非常激烈。那很多人有技術想創業或者想跳槽怎么辦?去江蘇,對,上昆山……
08年~16年,可以說是昆山最輝煌的時刻,我記得20年前的昆山人才市場有兩大現象,也就是剛剛上面講到的話題,一種是有技術的工資非常高,另一種是沒技術的找工作非常難。至于管理層在這里并不吃香,因為大部分管理層都是從外企所在國家調任過來的。
先說有技術的工資有多高?
我印象中昆山這邊機械電子行業的技術人員最短缺,比如什么模具設計,編程師傅,工模師傅,塑料模具制作,電子工程師等等,這么講大家可能沒有什么概念,20年前昆山普通工人月收入大約在600-800之間,而一位三年經驗的模具師傅可以拿到3000-5000,當時視技術水平而定,而且技術工種非常短缺,大量外企從廣東分公司調派人手來昆山工廠上班。
換算到今天,也就是人家干一個月,普通工人要干半年。我同學在蘇州工業園區的房子和車子就是他打工掙來的,放到現在,想都不敢想啊……
再聊下沒技術的有多難?
來過昆山的都知道,中介是出了名的多,要知道20年前更多,在那個年代男女普工找工作是非常難的,一般好的外企都要中介費,少則200-500,多的800-1200。大家對800沒什么概念,這么說吧,當年普通工人一個月累死累活可能也就700-800左右,而你要拿一個月工資去換一份普工的工作,你心疼么?假如你現在工資是8000一個月,按當時的標準,你愿意拿8000塊錢去換一份普通工作嗎?
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們這一代人或許已經不適應職場了,當你踏入人才市場大門口,才發現自己曾經也是名小小的過客!!!話說你有多久沒有去過人才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