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等婚姻:雙方有共同的人生理念,且這個人生理念自己無法完成,必須和知己一起完成,在靈魂上互相共鳴。案例:這種人基本只存在于小說中,我沒見過。
第一等的婚姻:雙方有共同的人生事業(yè),且這個事業(yè)無法自己完成,必須和對象一起完成,彼此扶持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水平更好,離開對方生活水平會迅速掉落。案例:街頭夫妻店、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nèi),此類婚姻白首偕老的概率非常大,有沒有孩子都會很恩愛。
第二等的婚姻:雙方有各自的事業(yè),但擁有共同的生活目標(biāo),就是養(yǎng)育后代,雙方都無力獨自承擔(dān)撫養(yǎng)孩子的任務(wù)。案例:這是最常見的夫妻家庭模式,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白首偕老的概率也非常大,但存在少量家庭純粹為了孩子而維系婚姻的情況。
第三等的婚姻:夫妻A方依賴于B方,失去B方則生活水平急劇下降。但B方并不依賴于A方,A也不能給與B任何幫助。案例:夫妻一方飛黃騰達,遠遠脫離了原有階級,而另一方未能跟上時通常會變成這樣的婚姻模式,A不管怎么做都很難保住婚姻,離婚概率極大,唯一選擇是忍氣吞聲,只求名分,留一個名存實亡的婚姻。
第四等的婚姻:雙方無任何共同生活目標(biāo),生活獨立,不需要對方的協(xié)作,結(jié)婚僅為了“找個人陪下自己”。案例:怕被噴,不提了,不過這是雙方自我感覺最良好,但地雷程度最大的婚姻模式,夫妻雙方通常還算是社會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