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榮 口述
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是各級政府加快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現代化的一個永恒課題。我到昆山市政府工作15年時間,10年是在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從我在10多年分管“三農”工作的實踐來看,僅靠農民種糧達到增收致富這個目標是很漫長的。盡管我們在近十年時間,大搞農業結構調整,但是實際對農業的增效,對農民的增收,是非常微弱的。只有依靠本地區的自然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才能真正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從昆山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昆山是值得記下來。因為原來昆山有大閘蟹,外地也有大閘蟹,昆山的銷售量并不大。大閘蟹是怎么在昆山興起的呢?是張偉剛在巴城擔任鎮黨委書記以后,在現在的蟹舫苑,搞了一個200米長的蟹碼頭,大概有200個攤位。
具體事情是這樣的。在1995年之前,巴城的大閘蟹大多是靠村民各自為主,散養、售賣,無序且散亂。1995年,時任鎮黨委書記的張偉剛帶領鎮黨委班子,在陽澄湖度假村的鰻鯉湖邊,投入800多萬元,規劃建設了陽澄湖大閘蟹200多米長的交易碼頭,建起了200多個大閘蟹銷售攤位。當時昆山市政府從農業發展基金中劃撥50萬元,支持這個蟹碼頭的建設。
蟹碼頭的建成使用,讓農民的大閘蟹交易從無序到有序,從散亂到集中,逐漸成為了一個大閘蟹交易的集散地。在此之后,巴城鎮規劃建設了陽澄湖大閘蟹第一交易市場。
進入新世紀,巴城鎮有農民利用地方民間資本,在陽澄湖東湖湖畔陸續規劃建設了美食一條街等多個大閘蟹銷售點,形成了規模較大的蟹市場。此后又形成了“五市場一美食街”布局。
巴城鎮東陽澄湖村是航天英雄費俊龍的家鄉,那里有很多老農民歷來都有養蟹、捕蟹、經營蟹經濟的豐富經驗,他們利用本地優質水資源,在“政府搭臺、百姓唱戲”的召喚下,傅靈民、李三寶、榮蓉三個經營蟹產業大股東自籌資金4000萬元,在2001年、2005年分兩期工程,建造巴城陽澄湖蟹舫苑。在這個蟹舫苑中有三大大閘蟹交易碼頭、大小不等餐飲船只529條(每艘餐飲船都有兩三層樓),從養殖到銷售,從嘗蟹到觀光,以蟹為媒、以景留客,打造出了吃、住、游、購“一條龍”的鄉村旅游體系。蟹舫苑每年租金收入達1000多萬元,其中交給村集體300萬元。
根據最近經濟普查結果,東陽澄湖村共有以經營蟹經濟為主的個體營業執照1602戶、企業營業執照770家,全村80%以上農戶從事大閘蟹養殖和銷售,80%以上村集體收入來源于大閘蟹產業(包括場地出租、碼頭管理、餐飲服務等),80%以上農民收入來源于蟹產業。可以這樣說,陽澄湖大閘蟹產業早已成為東陽澄湖村名副其實的特色支柱產業,成為村民創業、就業、致富的主要抓手。
自1998年以來,巴城鎮每年還舉辦昆山陽澄湖蟹文化旅游節。旅游節期間的高峰每天吸引至少三萬輛外地牌照汽車從高速進入巴城,車上的乘客慕名而來,不為別的,只為一場期待已久的“舌尖上的約會”。
嘗到了大閘蟹養殖高收益的甜頭,2000年,在昆山市農業結構大調整的背景下,巴城鎮大力倡導群眾開挖魚塘用以養殖大閘蟹,但由于缺乏統一管理,各家養殖技術參差不齊,久而久之,湖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
養殖戶靠水吃水,若水環境受到破壞,他們的生計也將受到影響。2002年,昆山市啟動“退塘還湖”“退網還湖”工程,巴城鎮在一年內拆除大閘蟹圍網2萬余畝。緊接著,巴城鎮政府迅速實施了治理“組合拳”,投資建設陽澄湖水上公園以及三家污水處理廠,陽澄湖地區所有生活污水全部進入污水管網,日處理污水1.5萬噸。
高標準的池塘、優良的水質才能孕育出高品質的巴城大閘蟹。如何統籌漁業養殖與水環境保護成為巴城鎮漁業養殖所面臨的新挑戰。自2010年起,巴城鎮政府又規劃建設昆山市陽澄湖大閘蟹產業園,打造大閘蟹生長的“水晶宮”,積極促進大閘蟹產業健康發展。
有位記者在2014年曾經作了這樣的概括:一只大閘蟹,拉動了一條養殖、交易、餐飲、度假休閑的產業鏈,一年帶來產值20億元;每年要帶動當地農民就業1.1萬余人,一年吸引來的游客更是達到210余萬人次;催生500多個交易碼頭、近300家餐船、1300多家餐飲飯店和一個電商產業園。
在政府等多方努力下,2014年蟹舫苑成為中國特色商業街。“巴城陽澄湖”特色農副產品(大閘蟹)于2015年榮獲國家馳名商標,并成為全國第一個水產類中國馳名商標。同時,為推動大閘蟹實現生態化和現代化養殖,巴城鎮在東至新開河、北靠七浦塘、西鄰相城區、南依相石路范圍內,規劃建成了7800畝的昆山陽澄湖現代漁業產業園。2016年現代漁業產業園水產品總產量約600噸,畝均效益約5800元。
現在的巴城鎮大閘蟹銷售方式已經呈現出多樣化趨勢,除了傳統的實體店銷售,利用網絡平臺銷售大閘蟹也成為一個重要的銷售渠道。全鎮共有400多戶經營戶在京東、天貓、一號店等電商平臺開辦網店近500余家,每年的電商平臺大閘蟹銷售額超6億元。
據估算,全鎮銷售額超200萬元的約168戶,占大閘蟹養殖經營總戶數的4.7%;年銷售額100—200萬元的約300戶,占大閘蟹養殖經營總戶數的8.3%;年銷售額50—100萬元的約360戶,占大閘蟹養殖經營總戶數的10%。大閘蟹產業已成為鎮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
大閘蟹養殖和銷售,不僅僅是帶動了昆山,或者說巴城鎮農民的增收致富。其實,還帶動了全國許多養蟹的地方,特別是江蘇蘇北的螃蟹養殖,經營戶的增收致富。養蟹一畝地可以賺個五六千塊錢,養得好可能還不止。這是一個農業大產業,可以說是農民增收、共同致富的有效抓手之一。
(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玉峰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