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警用無人機在治安防控、偵查辦案、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深入,成為守護城市空域的“千里眼”“順風耳”。然而,高精導航、超低空氣象、作業空域感知等數據的缺少,成為制約無人機飛行安全和效率的痛點難點。
為徹底解決保障難題,給警用無人機裝上“數字防護盾”,蘇州公安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撐下,組建專業團隊開展技術攻關。
團隊歷時一年多,通過蹲點采集海量數據、組織數百次飛行測試,成功攻克技術壁壘,將高精度北斗定位、精準時間同步、民航活動監測、實時氣象采集、無人機身份識別五大核心功能高度集成,創新研發出模塊化、智能化的“蒼穹之柱”低空警務飛行綜合保障基站,實現了“我的安全我保障”的目標。
據了解,該款自主研發的基站把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級,實現定位精度質的飛躍。基于該功能制作的三維電子沙盤,能夠精準還原案發現場及周邊環境、人員行動軌跡等關鍵要素。同時,通過北斗授時,確保基站、無人機、執法記錄儀、地面指揮系統等所有設備時間誤差不超過10毫秒,為多警種協同作戰、精準指揮調度奠定堅實基礎。
模塊化的設計更讓“蒼穹之柱”能夠靈活部署,更加適應實戰需求。遇到現場信號較弱時,可加裝寬帶自組網模塊;需移動保障時,可快速部署于警車,化身“移動指揮崗”,極大提升復雜環境下的適應性和保障能力。此外,基站能接收無人機RID信號,結合空間高度位置計算,及時推送無人機空中飛行碰撞預警。
試點部署以來,“蒼穹之柱”已累計為86架無人機提供安全保障飛行3599小時,輔助生成高精度實景三維電子沙盤300余個,向飛手推送各類安全預警信息9.5萬條,警用無人機的事故率同比下降近80%。
從公安實戰需求中孕育出的科技創新結晶“蒼穹之柱”,不僅是保障警務飛行安全高效的“數字防護盾”,也是提升公安機關低空治理能力的“科技利器”,更是蘇州公安大力推進新技術裝備建設應用、筑牢公共安全防線的堅實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