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1年,終于來了!
相約昆山,百戲盛典再次“亮嗓”。36位“文華表演獎”“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及眾多青年演員,行當齊全、文武兼擅,既呈現昆曲、京劇、越劇等觀眾熟悉的劇種,也特邀山西大同耍孩兒、廣靈大秧歌等瀕臨失傳劇種登臺。
昆山有戲,邀您入戲!今晚,2025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迎來開幕演出。好戲連臺的昆山漸入佳境,為戲曲的時代演繹鋪就“一條路”,讓戲曲百花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鑼鼓鏗鏘時,好戲已開場。8月29日晚,2025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優秀劇目邀請展演在梁辰魚昆曲劇場開啟,木偶神話劇《火焰山》閃亮登場,直播觀看量超40萬人次。
“看著他們,就想到了初登臺的自己。”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副主任林建裕看到劇場座無虛席,很是欣慰。他告訴記者,“這次來的演員全都是‘90后’,我們就是想讓年輕一代來感受昆山百戲的底蘊和文化藝術氛圍。”
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再芬黃梅青年團副團長吳美蓮同樣感到“戲劇受眾的面孔越來越年輕了”。9月2日晚,她攜黃梅戲《祝福·望天空》壓軸登場,將演出氛圍推向高潮。這是吳美蓮首次登上百戲盛典的舞臺,她一走進劇場,就被這里濃厚的戲曲氛圍打動了。她說:“能在這里演繹家鄉的戲,把黃梅戲的韻味帶給昆山觀眾,既緊張,又榮幸。”
青藍相繼,薪火相傳。今年組織2024年、2025年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選人員48名,演出15場折子戲組臺,越來越多的青年新秀成為舞臺上的主角兒。今年8月公布的2025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名單中,巴城鎮石牌中心小學“小梅花”昆曲藝術團入選。這支少年社團用婉轉的水磨腔,書寫著600年昆曲傳承與新時代好少年雙向奔赴的動人篇章,呈現出中國戲曲的底蘊與朝氣。
▲巴城鎮石牌中心小學“小梅花”昆曲藝術團
伴隨人才輩出、戲曲煥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追戲”。“我從揚州過來的,也是第三年來看百戲”“我來自安徽安慶,在昆山觀看新編的家鄉戲,很激動……”從首場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空前的熱情涌入劇場。在昆山,戲曲不只是舞臺上的表演,更是年輕人熱衷打卡的生活方式。
演繹,不止于戲臺之上,戲臺之外同樣可以唱響戲韻。
9月4日晚,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再度走進昆山杜克大學,4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同臺獻藝。現場,名家們沉穩大氣的舞臺風范與年輕演員們朝氣蓬勃的表演相互映襯。
在這里,中外師生、海外學者以及國內戲劇評論家因戲相聚。“我從未想過中國戲曲這么有韻味,演員每個動作都像在講故事。”來自英國的昆山杜克大學教師郭冉說,他手機里存滿了演出照片和視頻,以后要分享給更多學生和家人。
“走,看戲去!”不知不覺間,看戲成了新時尚。
戲迷們,有福了!今年的百戲盛典匯聚全國31個劇種、53家劇院團、107個劇目,涵蓋京劇、越劇、昆曲等大眾熟悉劇種,包括山西大同耍孩兒、廣靈大秧歌等瀕臨失傳劇種。9月6日至8日,古戲臺、博物館劇場、商貿綜合體、體育中心北廣場,廣靈大秧歌、大同耍孩兒傳承人演繹經典。
▲廣靈大秧歌《草場》
▲大同耍孩兒《獅子洞·扇墳》
戲曲的活力源于民間。昆山舉辦“家門口賞好戲”活動,與社區、商圈、景區共建百戲驛站和流動戲臺,將優秀戲曲演出送到百姓家門口。此外,走進正儀戲曲文化片區、周莊古鎮、亭林園古戲臺、集宿區等演出,打造戲曲文化新空間,融合戲曲演出、戲曲體驗、戲曲知識普及等服務,讓民眾沉浸式感受戲曲魅力。
臺上,水袖翻飛,唱腔鏗鏘;臺下,觀眾屏息凝神。百戲盛典所到之處,無不興起一場戲曲新風。今年,昆山將依托戲曲百戲博物館,舉辦“一枝獨秀 兩岸同緣——昆曲藝術藏品展”等專題展覽,讓觀眾在沉浸式觀展中體驗戲曲之美。
夜色漸濃,昆山文化藝術中心草坪劇場熱鬧起來,戲曲與夏夜融為一體,引來眾多市民及戲曲愛好者駐足觀看。體育中心北廣場的百戲市集,帶來城市的煙火氣、手作的溫度、舌尖上的驚喜,高雅藝術與日常生活場景相結合,拉近了觀眾與藝術的距離。
回顧過往六屆,常演常新的百戲盛典留下一串閃亮的數字:參演單位494家,演出295場,展演劇目606個;線上觀看人次累計3.3億,抖音播放量超15億次,微博閱讀量突破20億次。特別是親民惠民的票務安排,讓更多觀眾“零”距離欣賞到了代表全國最高水準的戲曲藝術表演,也真正實現了百戲盛典的宗旨——“戲曲的盛會,百姓的節日”。
百戲“破圈”之后,人們對戲曲的態度由看熱鬧轉變為盼戲、等戲、愛戲,直至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養料。
臺上百戲競秀,臺下同樣頗具亮點。比如,舉辦“百戲國潮生活薈”;依托百戲盛典優秀劇目數據庫等資源,在B站、優酷上建設“百戲盛典云劇場”線上平臺,拓展戲曲傳播新渠道;升級“看百戲 游江蘇”戲曲之旅,探索“演出+旅游”模式,打造“白天看景、晚上看戲”全天候旅游體驗。
在昆山,百戲邂逅文旅,煥發無限生機。日前,百戲盛典三年行動計劃發布,將探索“百戲+”融合發展模式,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未來,昆山將突出“百戲+百場”“百戲+百人”“百戲+百業”,打造“現象級”文化活動,讓戲曲從舞臺走向生活、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地方走向世界。
昆山搭臺,全國唱戲
這場以
“匯中國百戲 展戲曲新顏”為主題的
戲曲盛事
再次彰顯昆曲發源地的文化擔當
好戲,即將登場!
來源:昆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