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主 發表于: 09-08
, 來自:江蘇省0==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隨著年齡增長,這扇窗戶可能會被“白霧”遮擋——這就是白內障。
不少患者在手術前都會糾結:白內障手術植入的人工晶體該怎么選?手術疼不疼?術后多久能恢復?今天眼科醫生就為您解答!
簡單來說,我們的眼睛里有一個類似“鏡頭”的結構叫晶狀體,它原本透明清澈,能幫助我們看清遠近物體。
但隨著年齡增長(也可能因外傷、疾病等因素),這個“鏡頭”會逐漸老化、變渾濁,就像相機鏡頭蒙上了一層灰,看東西會模糊、怕光,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這就是白內障。
白內障手術的核心是把已經渾濁的天然晶狀體“取出來”,再“裝上新鏡頭”——也就是人工晶狀體。
沒有晶狀體的眼睛就像失去鏡頭的相機,無法聚焦成像,而人工晶狀體能替代天然晶狀體的功能,讓光線重新聚焦在視網膜上,幫你重獲清晰視力,相當于給眼睛換了一個“耐用的新鏡頭”。
人工晶狀體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選擇時主要看3個核心需求,再結合醫生的專業評估: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遠、中、近”三種距離視物:
• 遠距離需求為主:比如平時看電視、戶外散步、開車看路牌,選“單焦點人工晶狀體”就夠了,它能讓你遠距離看得清,但看近處(如看手機、讀書)時可能需要戴老花鏡輔助。
• 中、近距離需求多:如果經常看電腦、彈鋼琴、化妝、看手機,希望這部分視力清晰,可選擇“多焦點人工晶狀體”或“連續視程人工晶狀體”,它們能覆蓋中近距視力,減少對老花鏡的依賴。
如果需要經常夜間開車、夜間活動,對夜間視力敏感度要求高,建議優先選“單焦點人工晶狀體”。因為它光線通過時干擾少,夜間看燈光不容易出現星芒、光暈等“小尾巴”;而多焦點、散光矯正型人工晶狀體可能在夜間出現輕微的視覺干擾(如看路燈有星芒)。
如果術后不想再戴眼鏡,希望遠近都能看清(比如想下棋、看報、旅游全兼顧),在眼部條件允許(如角膜、眼底狀況良好)的前提下,可選擇“多焦點人工晶狀體”。
很多患者對手術有顧慮,擔心疼痛或耗時太久。其實不必緊張:
疼痛問題:手術前醫生會為眼睛滴入局部麻醉眼藥水,整個手術過程中基本不會有疼痛感,可能只會有輕微的異物感或壓迫感,大多數患者都能輕松耐受。
手術時長:白內障手術屬于微創手術,技術成熟,單眼手術時間通常在10-20分鐘左右,術后觀察1-2小時無異常即可回家休息,不需要長時間住院。
五、術后視力能恢復到年輕時的狀態嗎?需要注意什么?
術后視力恢復程度因人而異。
如果只患有白內障,那么手術后的視力相對比較良好。
但是,如果同時患上多種眼病,除了眼前段的白內障,可能還患有眼后段的黃斑變性、視網膜病變以及青光眼等,這些眼病都會同時影響視力,醫生通過詳細的術前檢查,可以初步判斷術后的視力恢復情況,會在術前提前告知。
術后護理也很關鍵:
• 遵醫囑滴眼藥水,避免揉眼、污水入眼,防止感染;
• 1-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低頭彎腰提重物,防止眼部壓力過大;
• 定期復查(通常術后1天、1周、1個月、3個月),讓醫生監測恢復情況。
選晶體,別盲目!
手術效果不僅靠晶體,術前需要做全面的眼部檢查(如角膜曲率、眼底狀況、散光度數等),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初步篩選適合的晶體類型,再結合你的用眼習慣和生活需求,一起幫你敲定最適合的方案。術后遵醫囑護理,才能讓“新鏡頭”發揮最佳效果哦!
眼科主任
蘇州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昆山市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擅長:眼科疾病的診治,尤其擅長白內障、青光眼、復雜眼外傷、視網膜脫離等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