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道里誤入食物的情況很常見,尤其是當人們狼吞虎咽時,誤入氣道的食物瞬間阻塞呼吸道,引發窒息危機。兒童和老人因吞咽功能較弱,更容易發生類似意外。
近期,楊先生在午餐時,突然劇烈咳嗽……在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團隊的幫助下,從楊先生的氣道內取出一只完整的河蝦,隨之解除其氣道刺激性嗆咳的癥狀。本是一頓美餐,差點釀成大禍。
楊先生用餐時,不小心將一只河蝦誤吸入氣道,蝦從嗓子眼直往下沖,一股刺痛感瞬間襲來,仿佛有根細針在喉間攪動,進而他開始劇烈嗆咳。
胸部CT顯示,河蝦已經下滑并卡在左主支氣管管口。
氣管是身體吸入空氣的專屬通道,一旦被食物或其他異物堵塞,后果極其兇險。氣管被部分堵塞會出現反復咳嗽,未及時取出異物可能導致反復肺炎、肺膿腫;氣管被異物完全堵塞,意味著氣體無法進入下呼吸道,導致窒息,短短幾分鐘即可致命。
楊先生的的情況緊急。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李濤立即安排支氣管鏡檢查,在纖細的鏡管探入下,只見那只蝦頑固地嵌在支氣管管口,周圍黏膜已微微紅腫。李濤屏息凝神,用微型鉗子輕柔夾取至咽喉部,這只“誤入歧途”的河蝦經楊先生口中咳出。
楊先生喉間的刺痛感消退,嗆咳也逐漸停止。
回憶起這個驚險的經歷,楊先生仍心有余悸。醫護人員提醒,進食務必專注細嚼,須“食”刻警惕,以防類似險情重演。
魚刺、雞鴨骨碎片、大塊肉(尤其是肥肉、筋多的肉)、堅果、帶核水果(如棗核)、黏性食物(年糕、湯圓)、蝦蟹(常見且危險!)。
吃飯時說話、大笑、注意力不集中(如看電視)、匆忙進食、仰頭服藥。
用餐時,突然發生食物誤入氣管導致呼吸困難,該怎么辦?
如果進食中,突然出現嗆咳、無法咳嗽、嘔吐、不能發音、憋氣、臉色發紫等窒息癥狀,應立即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并盡快呼叫專業救護人員。
海姆立克急救法要點可以通過“剪刀、石頭、布”口訣來記憶:
施救者呈弓步狀,前腳置于堵塞者兩腳之間,雙手從后腰環抱患者,兩根手指并攏,像一個閉合的剪刀,放在肚臍上方2橫指位置,即按壓點。
把另一只剪刀手撤出來,手掌包住拳頭。然后用力反復用力沖擊腹部,直到將異物排出。
如果自己獨自進食,出現這種情況,找不到其他人救助,我們也可以尋找借力物體(比如桌邊、椅背等)自救。
氣管鏡是一種帶有光源和攝像頭的細長管道,通過鼻腔或口腔進入氣道,醫生可直觀觀察氣管、支氣管內的異物,并通過器械將其取出。
氣管鏡下取異物是目前治療氣管異物的主要微創手段,適用于急救處理(如海姆立克法)無效或異物較大、位置較深的情況,是挽救生命的關鍵技術。
專注進食:吃飯時不說話、不笑鬧、不看電視,專心咀嚼吞咽。
細嚼慢咽:食物(尤其是肉類、帶刺帶殼水產)務必充分嚼碎。
姿勢正確:坐直身體進食,避免仰頭或躺著吃。
用溫水送服,服藥時坐直,不要干吞或仰頭猛灌。吞咽困難者可咨詢醫生選用液體制劑或研碎(注意某些腸溶片/緩釋片不可研碎)。
留意老人進食情況,發現頻繁嗆咳、不明原因咳嗽或肺炎,應主動告知醫生有無嗆咳史。
應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針對清醒成人)和心肺復蘇(CPR)技能,以備不時之需。
醫學碩士
擅長:呼吸內科常見病診治,胸腔積液、肺部感染、支氣管哮喘、肺惡性腫瘤的治療
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委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基層學組委員,江蘇省免疫學會感染免疫專委會委員等
擅長:肺癌的診斷和全程管理、呼吸系統危重癥及疑難病等,精通呼吸內鏡下各種介入診療技術:EBUS-TBNA、熱消融術、冷凍治療、球囊擴張、支架置入術、內科胸腔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