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主 發表于: 09-16
, 來自:江蘇省0==
肛門指檢,也叫直腸指檢
光是說起來就難免
讓人會心一笑或者恐懼被「**」
“醫生,能不能不做這個檢查?”
這是許多人在體檢時
面對肛門指檢的第一反應
據統計
8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
其中有2/3發生
在手指能夠摸到的地方
但不少人因害羞或不適感
而選擇跳過這項檢查
今天
我們就來揭開肛門指檢的神秘面紗
告訴你醫生的一根手指到底能摸到什么?
為何它值得你放下羞恥感勇敢一次!
肛門指檢,顧名思義,是醫生通過一根戴著手套、涂抹潤滑劑的手指,輕柔伸入肛門進行檢查的方法。別看過程簡單,這根手指的“探測范圍”可達距肛緣7-10厘米的直腸區域,相當于一個成年人的手掌長度。它能發現以下問題:
直腸腫物:觸診腫塊位置、大小、質地、活動度、邊界(初步判斷良惡性)。
肛周感染:肛周膿腫(波動感)、肛瘺內口定位。
肛門良性疾病:痔瘡(內痔脫垂、血栓性外痔)、肛裂(觸痛及潰瘍)、肛乳頭肥大。
異物或糞便嵌頓:探查直腸內異物或硬結糞塊。
前列腺增生:體積增大、中央溝變淺;
前列腺癌:質地堅硬、結節感;
前列腺觸痛:提示前列腺炎。
盆腔腫物(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的觸診; 直腸子宮陷凹積液(如盆腔炎、腹膜炎)。
闌尾炎:直腸右前壁觸痛提示盆腔位闌尾炎;
盆腔膿腫:直腸前壁飽滿、波動感。
為什么它如此重要?
許多人對腸癌的認知停留在
“便血=晚期”的誤區中
實際上
早期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超過90%
而肛門指檢正是發現早期病變的
醫生會要求你采取側臥位或膝胸位,露出臀部。只需放松身體,配合深呼吸即可。
醫生用手指觸摸肛門周圍皮膚,檢查是否有紅腫、硬結或壓痛。例如:
肛周膿腫:局部皮膚發熱、壓痛明顯。
肛瘺:皮下有條索狀硬結通向肛內。
醫生在手指涂抹潤滑劑后,以緩慢旋轉的方式進入肛門,重點評估:
肛管緊張度:正常僅能容納一根手指,過松可能提示**,過緊則可能與炎癥有關。
直腸壁狀況:黏膜是否光滑?有無腫塊或狹窄?醫生甚至能通過指尖觸感判斷腫塊性質——質地堅硬、邊緣不規則的可能是癌,柔軟可移動的可能是息肉。
只要配合醫生指令(如深呼吸放松括約肌),檢查通常只有輕微不適感。若感到劇烈疼痛,可能是肛裂或嚴重炎癥的信號。
-
40歲以上的所有人:腸癌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建議每年檢查一次。
-
有家族病史者:若親屬患有腸癌或息肉,需將檢查頻率提高至每6個月。
-
長期便秘或便血者:便血可能是痔瘡,也可能是癌癥的警示。不少直腸癌患者曾被誤診為痔瘡。
-
久坐族與飲食不規律者:程序員、司機等職業人群因缺乏運動、纖維攝入不足,更易出現肛腸問題。
有人嘗試在家模仿醫生操作,但自我檢查存在明顯局限:
深度不足:普通人手指難以觸及直腸上段,可能漏診高位病變。
經驗缺乏:醫生能通過觸感辨別腫塊性質(如癌變硬度),而普通人難以判斷。
雖然腸鏡是金標準,但指檢無需設備、快速便捷,尤其適合篩查低位直腸病變。二者互補,缺一不可。
女性同樣可能患直腸癌或肛周疾病,且指檢還能輔助發現婦科腫瘤壓迫直腸的情況。
1. 認知重構:健康比面子更重要,記住:醫生每天進行數十次指檢,對你而言的“尷尬瞬間”,只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2. 提前溝通:主動詢問流程。檢查前可請醫生解釋步驟,了解“為什么要做”“會有什么感覺”,掌控感能有效緩解焦慮。
3. 隱私保護:正規醫院均提供私密檢查環境。
4. 分散注意力:深呼吸或聊天,檢查時與醫生聊聊健康飲食或運動計劃,能轉移對不適感的關注。
健康無價
別讓“一指之羞”成為生命遺憾
它或許令人尷尬
但比起疾病帶來的痛苦與風險
這短短幾分鐘的“不適”微不足道
下一次體檢時
請記得對醫生說:“這項檢查,我要做!”
因為你的勇氣
可能正是健康防線的關鍵一環
副主任醫師,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 委員;蘇州市中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蘇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盆底疾病專業委員會 常委;蘇州市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 委員;昆山市中醫藥學會中醫外科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昆山市醫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胃腸外科學組委員。
擅長:結直腸良、惡性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以及經肛門直腸早癌、神經內分泌腫瘤、直腸巨大腺瘤的微創手術治療。痔瘡、肛裂、肛周膿腫、肛瘺、直腸脫垂、骶前腫瘤等肛腸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頑固性便秘的手術治療。
門診時間:肛腸科門診 每周二上午;便血門診 每周五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