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九屆
“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
終審結果公布
來自巴城鎮的1個個人節目
和2個集體節目
再創佳績
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學校
徐可凡
昆劇《虎囊彈·山門》
指導老師:安新宇
《虎囊彈·山門》系清代戲曲家邱園所創昆曲經典劇目,講述魯智深在五臺山出家后難守清規,偷下山飲酒醉歸寺院,途中乘興演練十八羅漢拳,致山門損毀、亭臺傾覆的傳奇故事。該劇對演員功底要求極高,尤以魯智深單腿駐立數分鐘展現羅漢神功的“金雞獨立”絕技聞名,堪稱中國傳統戲曲表演藝術瑰寶。徐可凡自小學一年級入選學校小昆班,歷經四載寒暑勤練不輟。
昆山市信義小學
昆劇《牡丹亭·冥判》
指導老師:徐晶晶、華依、呂佳、吳佳輝
徐佳雯、徐超、周婧、鐘曉帥、何徽
信義小學小昆班以童聲昆韻傳承古典傳奇,演繹青春版《牡丹亭》片段。《冥判》講述杜麗娘魂魄入陰司,胡判官驚其因夢而亡,經查姻緣簿知其與柳夢梅有前世情緣,又得花神佐證其癡情至性,判官遂破例釋放麗娘重返人間,為后續“至情超越生死”的曠世之戀埋下伏筆。劇目源自白先勇攜手蘇州昆劇院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經俞玖林等藝術家二十載打磨成為現象級經典。
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學校
昆劇(課本劇)《后羿射日》
指導老師:尤磊、袁彬、孫旭、林芝、周杰
石牌中心小學“小梅花”昆曲藝術團創立至今已有20余年,以傳承昆曲文化藝術作為學校特色,創排了眾多優秀作品。源自石牌中心小學校小昆班的優秀學子群英薈萃,他們集思廣益、字斟句酌,將古老神話《后羿射日》巧妙融入昆劇藝術,編織成一幕幕璀璨奪目的課本劇華章,以獨特韻味演繹古老神話。
“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是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全國各省市戲劇家協會協辦的一項全國性、高規格的少兒戲曲藝術活動,創辦于1997年,每年舉辦一屆,到2025年已成功舉辦了二十九屆。
就在上個月,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學校“小梅花”昆曲藝術團榮獲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稱號。藝術團成立于2001年,作為一所鄉鎮學校的課后興趣社團,藝術團以25年的堅守與沉淀,先后培養學員千余名,其中23名學員摘得“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小梅花獎,40余人考入專業戲曲院校,走出多位專業院團青年翹楚,逐步成長為昆曲文化藝術傳承的搖籃。
信義小學小昆班成立于2021年,學校深植傳統文化沃土,以“昆曲+”賦能美育教育,通過系統化小昆班教學以及寓教于樂的校園昆曲文化活動,持續浸潤和滋養孩子們的藝術心靈,為昆曲藝術傳承注入新鮮血液,更積極助力于巴城昆曲小鎮的文化建設,逐步成為校園美育與傳統文化傳承相結合的優秀典范。
接下來
巴城將以此殊榮為新起點
持續加強人才梯隊建設
深化“小梅花”培育工作
不斷提升青少年對昆曲藝術的感知與熱愛
為昆曲藝術的活態傳承貢獻巴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