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中醫醫院將依托婁江醫學傳承工作室團隊,推出健康科普欄目《婁醫解案》。該欄目基于豐富的真實診療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中醫理法方藥背后的千年文化智慧,并傳授順時養生的精髓,旨在將深邃的中醫智慧轉化為民眾可知可感的健康知識。這不僅是一次中醫精粹的系統梳理,更致力于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生動對話,切實助力廣大市民提升健康素養,實踐科學養生。
王女士,44歲,全職媽媽, 2024年12月11日因“失眠多夢,入睡困難五年余”來診。
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余無特殊病史可載。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寐而不安,寐時夢多,乏力,納呆,食谷不馨,大便2日一行,成形易解,小便正常,月經色淡,經期正常。形體適中,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中醫診斷:不寐,心脾兩虛。
西醫診斷:睡眠障礙。
本案王女士失眠多夢,入睡困難已有五年余,且為全職媽媽照顧家人起居,日積月累,作息時間不規律,長此以往,傷及心脾,心傷則陰血暗耗,神不守舍;脾傷則食少,納呆,生化之源不足,營血虧虛,不能上奉于心,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養,心神不安而不寐,臨床多表現為入睡困難,寐而不安,寐時夢多,乏力,正如《景岳全書·不寐》中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氣血來源不足,以致血海空虛,經血乏源而月經色淡。
本案應用歸脾湯加減,益氣補血、健脾養心安神,方擬:
炙黃芪, 炒黨參, 炒白術, 蜜遠志、酸棗仁、茯神、夜交藤、陳皮、木香、生甘草。方中黃芪、黨參益氣健脾;白術、甘草歸脾經,改善食欲;遠志、酸棗仁、茯神補心益脾安神;夜交藤養心安神;陳皮、木香行氣舒脾;
二診時,加用當歸補血調經,氣血雙補。
三診時,睡眠好轉,去遠志、酸棗仁,并佐以少量醒脾運脾藥以防礙脾。
不寐在《內經》稱為“不得臥”“目不暝”。認為是邪氣客于臟腑,衛氣行于陽,不能入陰所得。
一曰氣虛,六君子湯加酸棗仁、黃芪;
一曰陰虛,血少心煩,酸棗仁一兩,生地黃五錢,米二合,煮粥食之;
一曰痰滯,溫膽湯加南星、酸棗仁、雄黃末;
一曰水停,輕者六君子湯加菖蒲、遠志、蒼術,重者控涎丹;
一曰胃不和,橘紅、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類。
大端雖五,虛實寒熱,互有不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臨證時從傳承先賢的思路和理念出發,根據臨床實際進行“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皆能取滿意療效。
戴師指出,像王女士這類心脾兩虛型不寐的人群,調養核心在 “養心神、健脾胃”,具體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將小米、山藥塊、紅棗一同放入砂鍋,加入足量清水(約 800-1000ml),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煮 30 分鐘;
待小米煮至開花、山藥軟爛時,放入研磨好的茯苓粉繼續煮 10 分鐘即可。
戴安偉,江蘇省名中醫,國醫大師周仲瑛學術傳承昆山基地名譽主任,市首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二級正高,碩士生導師。江蘇省中醫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常委、江蘇省中醫學會腫瘤專業常委、江蘇省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常委、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放療專業委員。擅長惡性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和研究。創立的"放療為火熱毒邪,易于耗氣傷陰"的中醫理論,成為昆山婁江醫派學術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作室團隊成員9名,其中主任中醫師2名,副主任中醫師4名,主治中醫師3名。團隊主持開展科研課題10項(包括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專項課題、江蘇省級重點研發計劃專項資 金(社會發展)項目,江蘇省中管局項目)。獲得市級以上科技獎4項,發表論文50余 篇 (SCI10篇) , 參與著作編寫2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