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剛過,在昆山旅度區(錦溪鎮)青葵自然樂園內,淡淡桂花香與濃郁咖啡香交織彌漫,“村咖”三十六“技”大賞之富“桂”咖主題創意咖啡推薦賽舉行。眾多村咖主理人各自以桂花為“餡料”,拿出招牌手藝,帶來一杯杯精心調制的特色咖啡,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斗咖”大會。
農歷八月又稱“桂月”,以桂入咖正當時。近年來,鄉村咖啡館成為長三角都市人群“微度假”的重要場景,消費者更追求“咖啡+自然+文化”的沉浸式體驗,而昆山旅游度區的資源稟賦恰好契合這一需求。目前,昆山之鏈錦溪段沿線已有“村咖”70余家,串聯成一條“可游、可憩、可消費”的游線。同時,旅度區常態化舉辦全國手沖咖啡大賽、鄉村咖啡集、咖啡拉花沙龍等活動,推動產業、消費、文旅深度融合。
比賽現場,一杯杯創意咖啡宛如藝術品般陳列。“這是我們的桂花釀香奶蓋拿鐵,靈感來自江南傳統桂花釀。”十畝之間咖啡主理人章怡穎小心翼翼地將作品端上評審臺。一旁,拾月咖啡的桂花黃皮特調以清新果香吸引眾人駐足,而江南半舍的“半舍秋桂”則巧妙平衡了咖啡的苦與桂花的甜。
每杯咖啡的背后,都蘊藏著一份“鄉創”的熾熱情懷,也是一種理想生活方式的溫柔呈現。麥麥咖啡主理人王英是錦溪回鄉創業的青年代表,投資建設了多處民宿,并在祝甸投入60多萬元打造麥麥咖啡館,積累了長三角穩定客流,最多一天賣出200杯。
此次大賽,她帶來了創新研發的桂花拿鐵冰飲。“通過機器萃取后打發綿密的奶泡,倒入風味糖漿的牛乳,再融合桂花水。”王英說,奶泡有流沙的感覺,讓人仿佛置身云間。加入冰塊后,更帶來一種漫步云端的感覺。
非客咖啡主理人王怡人則被江南的小橋流水吸引,從云南來到錦溪成為一位新村民。“這次我們帶來的‘桂香米漿拿鐵’將米鋪油坊咖田基地的胚芽米混合桂花,現煮出米漿,呈現獨特的清香口感,延續了大米系列創意食品研發的理念。”7年來,王怡人帶領團隊先后在計家墩開設樹果民宿、在陸涇村開設米鋪油坊咖田基地。她說,借此平臺,大家互相分享、交流、共促,在“送出去”的同時“引進來”,促進創意的火花和創業的心得碰撞。
咖啡師們在熱情地推介,評審和觀眾們則細細品味每一杯咖啡的獨特風味,為心中的人氣咖啡投票。“作為一名咖啡愛好者,感受到了每家咖啡店的巧思和用心,沒想到鄉村咖啡已經玩出了這么多新花樣。”大眾評審代表邱女士說。
產業需要集群,文化需要生態。此前,錦溪鎮還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咖啡接力賽”。一杯特調咖啡從上一家店的吧臺出發,帶著手作的溫度與風味密碼,被傳遞給下一家店品鑒并打分。接力的店家在品味了前者的創意后,再潛心研發屬于自家的新品,讓創意的火炬在古鎮的咖啡館之間持續傳遞,如同一場味蕾的旅行,激蕩起陣陣創意的漣漪。
下一步,昆山旅度區(錦溪鎮)將以計家墩理想村為核心、以昆山之鏈首鏈為紐帶,通過“咖啡+農業”“咖啡+寵物”“咖啡+甜蜜經濟”等多元融合模式,結合舉辦專業賽事活動、開發特色聯名產品等舉措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村咖”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打造集打卡、體驗、消費于一體的沉浸式咖啡之旅,形成以咖啡為紐帶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最終實現文旅產業發展與富民增收的雙贏目標。
來源:水美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