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條短信:
【昆山自來水集團】尊敬的****用戶:您戶****樓***水表上期抄碼:1570,2025年11月抄碼:1641,用水量71噸,本年度階梯累計使用256噸,處于二階梯,本期水費賬單金額:238.21元,如已繳納請忽略。詳詢:962001
本來覺得有問題,想打個電話咨詢一下,因為家庭人口沒變化,用水習慣沒變化,突然這么多,后面查了賬單,應該是抄表員估表后這次真的來抄表了,但發現了一個奇怪的點,見圖:
2024最后一次賬單明顯為估,不可能兩個月用7噸吧
然后25年第一次賬單為54噸,應該是實際來抄表了
然后25年最后一次賬單為短信上的71噸,我去看了水表,1644了,確實也來抄表了
這樣就把本屬于24年的用量計算到25年了。
得出以下疑問:
1.表有問題?畢竟每兩個月歷史平均用量不會超過40;
2.人有問題?不實際抄表就算了,還不參考平均用量估算,故意為之嗎?讓用戶第二年水量達到第二甚至第三階梯,來實現多收費的目的
或許兩樣都有吧
[ 此帖被los0128在2025-11-19 11:07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