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鄰居奶奶已經(jīng)快九十了,佝僂的厲害,連在家上廁所也要扶著墻走好一會,退休金每月有四五千,可是她連門都出不去,更談不上花錢了,讓老伴去大集上買一斤油條,老爺子提不動,路上要休息三五次才行,后來就只能靠兒女幫忙送飯了。
剛看有朋友說無兒無女的老人生病住院孤苦伶仃,有兒有女的也一樣,有和沒有差不多。其實也不盡然,不是每個人都是996,也有正常上下班的人,也不是每個人都沖著老人的錢去的,也有給老人伺候的很好的,但是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即便是親生兒女,也有厭煩和疲憊的時候。“孝順”的判定標準是什么?如果是無微不至,如果是隨叫隨到,如果是長年累月,那確實是非常折磨人的事。
鄰居另一家爺爺?shù)昧四X出血,半邊身子癱瘓,他五十多歲女兒在家照顧他,因為久病在床,老爺子每天異常暴躁,雖說不能言語,但動不動就會給女兒一個大嘴巴或者推她,阿姨自述有的時候恨不得還手,或者想著爸爸早點死了算了,別在這折磨自己了。但是成年人的理智又讓她不能這么做,有時候會捂著通紅的臉,抱著老公哭。老爺子癱瘓了七年多才走,這期間阿姨照顧的蠻好,頭發(fā)胡子都打理的干干凈凈,老爺子走的時候,她也沒哭,反而如釋重負,她自己說,眼淚早都哭干了,他走了對她來說也是解脫,自己一個人睡不著的時候,回首這些事,覺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老父親,這就可以了。
兒女如何才能做到孝順?我以為有兩點:一為有力,二為有心,二者缺一不可。自己小家都不夠花不夠用的情況,兒女拿什么孝順父母呢?還有的人是有能力,但是不愿意花在父母身上,這也無濟于事。
農(nóng)村的父母很是樸實和理智,他們說,兒女家再好,也不能早早的跟你們一起生活,可以免去很多磕絆,能靠自己還是要靠自己,如果有一個病了,另一個就要遭點罪,照顧病號了,期間兒女能來幫忙照顧,再給跑跑腿,辦辦事那就很好了,等就剩一個了,那沒辦法了,只能倚靠兒女了,這個時候俺也不多管事,有口飯吃,有個地方睡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