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一支特別的“中醫種子隊”從昆山市中醫醫院出發,奔赴宿遷市沭陽縣開展南北共建工作。三位醫師根據當地工作需求被安排在了沭陽縣婦幼保健院。彼時,縣婦幼保健院的中醫項目空白,臨床經驗不足。如何讓優質中醫資源真正扎根基層,惠及更多百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成為了這次幫扶工作的核心理念。
援助團隊到達當地后,并沒有急于“開方抓藥”,而是深入診室、走近醫生,全面摸清家底:學科基礎、人員結構、服務需求……經過細致評估,團隊發現縣婦幼發展中醫潛力巨大,缺的是一套系統化的“內功心法”。團隊和院領導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對接后,根據實地情況整合資源,將擁有中醫診室、中醫治療室、中藥房一體化的中醫科,從無到有系統建設起來,并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分別開設了針灸推拿科、治未病科--睡眠門診、中醫兒科等中醫專科特色門診。期間通過專題培訓、一對一帶教等多種形式進行院內宣傳,并多次參加義診讓幫扶不止于院內,讓當地居民切身體驗中醫魅力,提高大家對中醫接受度。如今幫扶過半,成效如何,一起來看。
賀晶,昆山市中醫醫院針推科主治中醫師,開設針灸推拿專科門診,系統開展中醫特色技術。萌萌原本是一名婦科護士,被安排在中醫治療室后,賀晶手把手指導她熟悉并規范拔罐、走罐、刮痧、艾灸、放血療法等多項中醫適宜技術的操作流程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目前她已可獨立完成相關中醫操作。
小兒斜頸的診治在該院尚未開展,賀晶醫生協助兒保科醫生在小兒體檢時關注斜頸篩查,為科室醫生系統授課講解斜頸的診治相關知識,指導患兒家庭康復。并運用小兒推拿協助治療發熱、便秘、腹瀉、夜啼等兒科常見病。
賀晶醫師說:“我們過來不僅是要把中醫科建立運行起來,更需要指導該院醫護在各類疾病中熟練運用中醫療法,確保技術落地不走樣。”
陸琳,昆山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主治中醫師,正在和幾位醫生細致交流,為什么不用芡實、而要黃芪加量;哪些藥用之前需要考慮藥物配伍禁忌……從醫師執業規范、病情評估,到藥物藥性藥理及醫療質控等傾囊相授。
陸琳醫師說,自己此行的目標是培養本土中醫師樹立治未病理念、能獨立診治治未病相關及睡眠障礙類病人。當地患者從一開始只接受援助專家看病,到后面能接受專家指導下的當地醫生看病,再到當地醫生能在專家線上會診支持下獨立接診病人。
“讓當地醫生真學會、讓當地患者真受益”,這進一步促進當地病人對當地醫生的信任,為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宣旎,昆山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幫扶前,當地醫院兒科中醫適宜技術幾乎是空白,許多兒童常見病治療手段匱乏。
宣旎醫師將兒童刺四縫、中藥貼敷、中藥泡浴等多項中醫技術引入兒科,優化常見病中醫診療方案。對于一些中醫操作,如小兒刺四縫療法,先手把手教會護士長和門診的護士,再由她們教其他護士。
目前所有兒科護士都已熟練掌握這項操作手法。宣旎醫師還深入病房,為兒科同仁們講解中醫相關知識,如寒熱虛實的鑒別、舌苔的鑒別,并進行了查房帶教。宣旎醫師說,中醫在兒童疾病治療上有著非常突出的療效,尤其是中醫外治療法。但是光把藥方、技術帶過來是遠遠不夠的,要讓當地兒科醫生會用、敢用,學以致用。充分發揮中醫、西醫的特色優勢,切實解決患兒的健康難題。
如今,幫扶工作行程過半,一套涵蓋人才培養、技術推廣、流程優化的中醫特色診療體系正在沭陽縣婦幼保健院扎根。當地醫生的中醫診療能力顯著提升,從“不敢做”到“能上手”。居民對家門口的中醫服務信任度、滿意度不斷提高。這不僅僅是一次幫扶,更是一次中醫“火種”的傳遞。通過醫療幫扶,縣婦幼保健院點燃了自身發展的“引擎”,實現了外部“輸血”到自主“造血”的華麗轉身。未來,期待沭陽縣婦幼的中醫之花綻放得更加絢麗,惠及萬千家庭!
來源:昆山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