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主 發表于: 09-07
, 來自:江蘇省0==
“巍巍龍門破云開,黃河之水天上來。
濁浪排空拍天際,驚風密雨蕩塵!
9月6日
昆山梁辰魚昆曲劇場內
鼓樂聲聲,童聲歡騰
昆山當代昆劇院
原創昆曲兒童劇《躍龍門》
精彩亮相
2025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
優秀劇目大戲展演
以昆曲水磨調為墨
以童趣奇思為筆
帶領大小觀眾開啟一場
關于勇氣、友誼與成長的奇幻之旅
作為專業昆劇院團推出的首部為青少年兒童量身定制的昆曲劇目,《躍龍門》以“鯉魚躍龍門”傳說為藍本,通過《立志》《雙挫》《登頂》《龍變》四折戲,把神話講成每個孩子都懂的成長故事。
小魚赤鱗一心想躍過龍門化身為龍,小鳥文雀做夢都想去昆侖之巔。黃河濁浪中,兩個追夢的小家伙相識,“一魚一雀”結伴而行。赤鱗兩度沖擊龍門失敗,行將放棄時,文雀的鼓舞激勵讓他重拾勇氣和力量。第三次躍龍門,在文雀的幫助下,赤鱗終于躍上龍門之巔,即將化為飛龍。然而,河伯掀起的巨浪卻將文雀卷入水中。一面是觸手可及的成功,一面是摯友的生命安危,赤鱗面臨“成功與友誼”的終極抉擇,最終以充滿正能量的結局詮釋了成長的真諦。
昆曲兒童劇《躍龍門》副導演 黃朱雨
這部劇用童趣化的敘事傳遞勇敢追夢的精神。繼7月首演后,這是第二次演出,對這部劇而言意義非凡。我們希望通過這部劇為小朋友與傳統文化搭建一座橋梁,以生動的劇情和昆曲藝術的魅力吸引他們、帶領他們愛上傳統藝術,并進一步鼓勵他們參與到傳統藝術的傳播與學習中,讓文化的種子在童年生根發芽。
《躍龍門》主創人員均為青年人才。
飾赤鱗的鄒譯瑤,工六旦,身段步法輕盈靈動;
飾文雀的徐敏工丑行,表演詼諧幽默;
飾河伯的曹志威,嗓音高亮,文武兼備……
他們以扎實功底和細膩表演,塑造出勇敢追夢的小魚赤鱗、活潑伶俐的小鳥文雀、威嚴又慈祥的河伯等生動角色,讓成長寓言更具感染力。
主創人員 鄒譯瑤
對我而言,飾演赤鱗是非常大的挑戰,也躍了一次“龍門”!為了以童趣方式讓孩子們感受友情的力量以及堅持不懈的可貴品質,《躍龍門》設計了很多武戲部分,赤鱗這一角色更是打破傳統行當束縛,既有小花旦的唱念、娃娃生的表演,也有武旦的開打、武生的厚底大靠,工六旦的她,為了演好角色,刻苦打磨自己,一切傳統表演手法都為人物服務,最終才有了舞臺上鮮活靈動的小魚赤鱗。
為了讓昆曲
“活”在孩子們眼前
主創團隊做了不少“破界”嘗試
↓↓↓
●在藝術呈現上,《躍龍門》嚴格遵循昆曲唱念做打的傳統程式,保證純正韻味,又大膽創新,明快節奏與高亢旋律精準捕捉青少年對“動感”與“趣味”的天然喜好。
●音樂設計融合中國傳統打擊樂與馬林巴、鋼片琴、吊镲等西洋樂器,帶來新穎的聽覺體驗,讓孩子們在劇情中感受昆曲韻律之美。
●舞臺上,簡潔的舞美搭配燈光、多媒體,營造出奇幻水下世界與神秘龍門的場景,夸張的道具更激發童趣,讓小觀眾仿佛身臨其境。
演出中
開創性的互動設計
讓劇場秒變“沉浸式課堂”
當赤鱗振鰭高呼“遇到困難決不放棄”
臺下小觀眾揚起小手呼應
演員們躍下舞臺穿梭在觀眾席間
仿佛邀孩子們共赴追夢之旅
夢幻泡泡從天而降
孩子們的歡呼與笑臉和舞臺演繹交相輝映
構成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動人畫面
觀眾 黃昱森
這部戲給了我特別大的一種震撼,它把昆曲一點不生硬地融進傳統故事,不光讓孩子覺得“昆曲很好看”,更記著不屈的精神和文化的根脈!
作為全國最年輕的昆劇院團,昆山當代昆劇院今年迎來成立十周年。秉持“為當代而昆曲”的使命,該院創作傳承了《顧炎武》《梧桐雨》《浣紗記》等十余部昆劇大戲及100余出經典折子戲,榮膺國家級、省市級重要藝術獎項200余項!盾S龍門》是該院團“昆芽兒”昆曲教育品牌的重要實踐,讓孩子們在與傳統戲曲美學的親密接觸中,不僅收獲勇氣、友誼與成長,更讓文化自信的種子悄然萌芽。


來源:昆山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