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對不起!佳明,我只是不想在寂寞的時刻那么寂寞……“
第一節 聚會
研一的國慶同學聚會,唯獨不見了趙佳明的出現;觥籌交錯之際,侃完大山噴完俚語,大家陷入了短暫的安靜。
“哎,你們知道佳……“
“有誰知道佳明……“
“佳明怎么了?“
陳琦,汪平和我三個人不約而同地發出了疑問?4個月前的畢業典禮結束大家約定了國慶見,此刻卻怎么都聯系不上他。
“他沒考研,畢業后也不知有沒有回福建老家?“陳琦自語道。
“這樣吧,咱打電話問問就業處的劉指導吧,或許他有線索。“汪平依舊一貫地冷靜。
我也覺得這個想法可行。于是電話立馬撥給了劉指導。
緊接著,我們也如同晴天霹靂般地獲知到一個匪夷所思的消息:趙佳明同學啊,畢業后申請去了貴州支教,去了沒多久呢不知道是什么情況,學校校長跟我打聽起他的健康狀況來。那校長就說了,他呢,上課的時候會發呆,很不在狀態,經常望著一個方向就不動了,也不講話。學生叫他,他就哦一聲喊下課。這個情況多了,我就覺得有問題了。建議他休息下,是不是不適應我們這簡陋的條件。再后來吧,他就回家了,可能在醫院吧!確切地說,在治療抑郁的精神科。比較嚴重的需要住院……
掛了電話,我們仨誰也沒說話,可能不說話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誰也沒有勇氣打破沉默。
我們心里都很清楚,我們也都以為他已經走出來了,但他隱藏地實在是太深了,深得讓我們都快忘卻了這件事對他的傷害。
第二節 遇見
日歷翻到了2003年,春運返校。
未知的事情是難料的,卻又像是命中注定。每時每刻都有一些不經意的湊巧就這樣地發生,卻又不經意間影響了一個人,兩個人,甚至是一些人的軌跡。
對于佳明來說,如果沒有做假期兼職;如果買到的是前一天的或者后一天的車票;如果上車時間再晚一些;如果不是同一節車廂;如果佳明和她的座位號不是連號;如果……
這些都沒有用,再多的如果也決定不了前進的車輪方向,人與人之間的邂逅均源于不經意。
很必然,那一天,那一刻,他們倆相遇了,來自于不同方向卻要奔向同一個方向的兩個人……
佳明是第一個上6號車廂的人,放好了行李,便拿出許地山的文集《空山靈雨》,準備在車上度過這漫長的一夜,正要轉身坐下,這時……
“同學,麻煩幫我放下箱子,好嗎?”佳明聞聲抬頭,迎面站著一位戴著金絲邊眼鏡的女孩,干凈的鏡片略微反光,鏡片背后一雙清澈忽閃的眼睛正與他對視著,霎時間,佳明的耳根都呼啦啦地泛起了紅暈。
“哦,好!”這個時候應該沒有誰能夠拒絕。佳明放下了書,彎身掀起坐墊布,鞋沒脫站了上去,接著用力提起拉桿箱放到了行李架上,一套動作行云流水,麻溜干練,毫不含糊。
“謝謝你,同學!”女生大大方方地表示感謝,隨后手里搖著車票,開心地說,“我座位號是靠窗的,你的呢?”
“我走廊,在你邊上”佳明有點緊張又有點開心地回答她。
這時,他才注意到女孩中等身高,身穿一件橘紅色的長款羽絨服,披肩發,圓臉,干凈而白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