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09-19
, 來自:江蘇省0==
傍晚,優比路更樓橋路停車場的圍欄外不少攤點已經“各就各位”,市民們三五成群紛紛來到這里。隨著第一盞攤位燈“啪”地亮起,更樓橋夜市疏導點正式揭開了帷幕——原本寬闊的停車場里,排列整齊的攤位次第亮燈,烤串的滋滋聲、鍋鏟與鐵板的碰撞聲、孩童的笑鬧聲混著晚風漫開,交織成周市鎮夜晚動人的樂曲。
“以前在路邊擺,影響交通,城管同志經常來勸離,我們也是提心吊膽。”賣鹵味的娟姐一邊說著,一邊把攤位上的物件擦得一塵不染,“現在好了,劃了線、定了時,可以踏踏實實地掙錢了。”方寸疏導點,如今卻是攤主的“安穩家”,藏著“出頭路”。據悉,更樓橋夜市疏導點設計容納攤位近110個,試運行階段投入使用攤位已逾50個,疏導點位輻射村、社區3個,人口密集小區近10個。
既要解攤販的“生計難”,又要順居民的“生活愿”,這處夜市疏導點的落地,藏著周市鎮相關部門近兩個月的“繡花功夫”。兩難境地下,周市鎮綜合行政執法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充分發揮“城商橋”品牌服務力,秉持“優管理、送服務、促自治”理念,一方面聯合多部門走訪居民、攤販、商戶、物業代表,聽取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利用工單平臺逐條分析該區域相關投訴數據,以問題為導向反向收集來自群眾的可行性建議。“能不能劃塊固定區域?”“經營時間別太晚”“垃圾清理要專人落實到位”……來自線上線下的“你一言我一語”,最終變成了更樓橋夜市疏導點的“設計圖”。
更樓橋夜市疏導點的設立回應了市民的期盼,在附近居住、上班的市民樂見其成:以前繞路走的停車場,現在成了飯后遛彎的好去處,下班回家的路上順路買點吃的,既方便又實惠。晚上八點,正值夜市最熱鬧的時候,圍欄內,攤主們的吆喝聲響亮而歡快;圍欄外,車輛和行人正有序通行著,沒了往日的擁堵與磕碰。要想讓這份煙火氣長久,還需要規范的“韁繩”。在攤主們簽下的經營承諾書中,權責清晰顯見共建共享理念:針對垃圾分類問題,衛生責任“公私分明”;執法部門聯合多部門巡查,不定時開展燃氣安全、油煙污染、清潔衛生等檢查活動,共同守護圍欄內外的熱鬧與秩序。
一盞盞攤位燈映照在攤主和居民臉上,亦把“民生”與“治理”投進了他們的心里——這處小小的疏導點,藏著的正是周市鎮把“堵”變“疏”的治理智慧,讓煙火氣與文明風和諧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