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展現大潤發大賣場業態調改成果的全國銷售排名第一的店王店——昆山店,開業已過五天時間,從前五天銷售表現來看(兩天周末假日、三天工作日),五天去稅銷售額突破了1500萬元。
具體構成為:大潤發昆山店開業第一天銷售額575萬元(含稅),來客數30656位;開業第二天銷售額549.78萬元(含稅),去稅銷售額430萬元左右,來客數27188位;第三天銷售額290萬元左右(去稅),客單價141元;第四天銷售額206萬元(去稅);第五天銷售額185萬元(去稅)。進而,開業前五日總計去稅銷售額突破了1500萬元。
可以說,大潤發昆山店此次開得不錯,很好地體現了店王店的帶動意義。有市場人士對《商業觀察家》稱:“以往,大潤發新店開業第二天,各店支援人員就撤了,但是這次昆山店重新開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撤。我也仔細看了,B端沒有灌水,主要是線下業績。”
大潤發昆山店是在原址拆遷后,于隔壁新建的一座獨棟建筑,大潤發的自有物業,整體呈現出一個購物中心形態,門店商圈很好。先期開業的則是超市賣場,8000平米左右,做的還是大賣場的“一站式購齊”——生鮮、即食、快消、日用、家紡、電器全線經營。
大潤發大賣場的調改思路似乎還是要保留“一站式”全品類經營,只是在原有大賣場的商品池里做精選,差不多砍掉了一半左右的SKU,以提升庫存周轉等賣場效率。
接近大潤發的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盡管無空間限制的線上,在購物豐富度層面表現更好,但大潤發認為人們依然有在線下“一站式購齊”的需求,比如中老年人等,很多人并不喜歡去線上購物,他們想要現場感,可觸摸、可觸碰、可人與人面對面交流來傳遞情緒。
所以,大潤發大賣場的調改,跟當下的很多調改還是有些不一樣,沒有像很多賣場調改那樣,幾乎把非食業務全坎掉了。單店面積體量上,很多賣場調改,是把近1萬平米的兩層結構賣場面積直接坎到了單層的3000平米左右面積,但大潤發的大賣場調改,單店面積還是比較大,以昆山店為例,還是兩層結構的8000平米左右的面積體量。
體現在商品層面,其他一些賣場是縮小賣場面積,轉而走爆品經營模式,精力放到去做大單品。大潤發則還是堅持靠產品陣列來打市場,來做市場份額,沒有走爆品模式。
所以,大潤發昆山店的整體特色有以下五點:
1、商品換新——汰換了50%。
2、商品平均售價降幅20%。
3、商品精選化,SKU減少了一半左右,但鮮食SKU增加到2000支以上,熟食等即食品類大幅強化。
4、場景化陳列與銷售。
5、增加及擴大堂食休閑互動區。
大潤發昆山店,值得重點說的則是鮮食業務,SKU增加到2000支以上,大幅增加了豐富度。尤其是在即食業務層面的提升,為大潤發展現了一些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即食業務能拉新年輕人——年輕人不做飯了;能提升毛利——生鮮加工化多一道加工附加值;能帶來煙火氣——無懼線上競爭。
但即食也非常考驗流量,即食要做大,需要大流量。這就有待大潤發的產品陣列是否能做出一個中心化的“集聚”效應。有市場人士認為,相對于爆品模式,通過產品陣列來做賣場集聚效應可能會更穩定,“因為爆品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個爆品火爆后,一年后可能就會面臨友商的跟進,容易變成紅海。但產品陣列相對不易被跟進復制。”
總體而言,大潤發的調改為大賣場轉型提供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可能代表了中國大賣場行業調改的一個觀察樣本,因為大潤發的門店面積很大,是典型得再典型不過的大賣場業態,如果它走通了,那大賣場整個行業可能就“活”了。
來源:商業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