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承梁 口述
昆山書畫院成立于1987年。當時,我剛從學校進入機關工作,擔任宣傳部部長和文聯主席。我雖不會書法、作畫,但是酷愛書畫,結交的一大批文人中有不少都是書畫界的精英,他們的才藝、文德很令我欣賞。時間長了,我知道他們希望有一個自己的書畫院,一個書畫愛好者創作、交流的地方。當時,昆山經濟正值起步,實力有限,要建造一個像兄弟市縣的書畫院不大可能。我與書畫界的朋友商議,形成了一個共識,因陋就簡掛牌即可。然而說說容易,做起來就不容易,老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啊。
昆山書畫院的前身并非像后來舉辦20周年慶典活動的前言中所敘的:“坐落于昆山老城區中心的柴王弄畢廳,環境幽雅,占地1570平方米”。其實書畫院的成立,首先得益于當時的吳克銓縣長,他很關心文化,在宣傳部的申請報告上簽上了十二個大字:“事業編制,企業性質,自負盈虧”。有人說,自負盈虧,這實在是太有難度了。其實,當時能有這么個批示,已經很好的了。吳縣長親口告訴我:“昆山之路都是需要自己開辟的”。我心領神會,有了牌子,不怕走不下去!
沒有經費,沒有房子,沒有人,“三沒有”如何辦?這里,不能不提到當時擔任工會主席的夏家元同志。他說:“房子我出,經費我給,人也可支援,”到書畫院報到的第一個人就是總工會的趙宗概同志,他放棄了干部待遇,在總工會2樓的50平方米的地盤上,開始運營昆山書畫院。
半年后,陸家衡同志從學校來到畫院,這才有了院長、副院長,一個書畫院就兩個編制。他們請了一個畫師小沈,又請了一個積極分子小田。四條漢子聚在一起,開始了艱苦的創業。回想當時白手起家的日子,不能不為他們的奉獻、他們的團結、他們的創業說一聲“了不起”!書畫院條件雖差,但影響很大,一次次的創作,一次次的參觀,一次次的培訓,這里不能不感謝南京的兩位老師,一個是省總院的趙緒成老師,一個是省文化宮的施永成老師,他們幾十次趕到昆山全力幫助畫院,辦班,講課,辦展覽。我慶幸交到了這兩個好朋友,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往來著,昆山書畫院一直是他們心中的所愛,即使他們成了大師,做了廳長,也從未間斷過對昆山的真摯之情。
隨后,書畫院經過自身的努力,終于走出了江蘇,走出了中國,大獎不斷,老、中、青三代書畫家碩果累累。不說別的,看看舉辦的20年書畫作品展就可以斷言,昆山書畫院強大了,昆山書畫界的作品提高了。鶴沖的大氣、家衡的功底、風珍的秀美……讓人刮目相看,一大批人才脫穎而出,比當初“三劍客”“四壯士”大不一般啊!值得一提的是昆山的油畫,已經獨樹一幟,從他們對色彩的理解,我似乎看到了油畫的希望。在20周年的畫展中我們沒有看到趙宗概(昆山書畫院第一任院長)的作品,其實,他為書畫院拼搏了20年。有人告訴我說他很謙虛,他希望書畫院出更多的新人、更多的新作品。我熟悉他,希望他永遠快樂在書畫之中。
我祝愿昆山書畫院永葆青春。
(許承梁 曾任昆山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昆山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
來源:玉峰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