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要理論
一、單選題
1.約翰·霍蘭德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職業性向理論。其中社會型的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夠不斷結交新的朋友,從事提供信息、啟迪、幫助、培訓、開發或治療等事務,并具備相應能力。
2.在施恩的職業錨理論中,自主/獨立型職業錨的人希望隨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個人能力的工作環境,最大限度地擺脫組織的限制和制約。
3.挑戰型職業錨的人喜歡解決看上去無法解決的問題,戰勝強硬的對手,克服無法克服的困難障礙等
4.標準化職業生涯決策理論認為決策者能夠加工所有相關信息,能夠做出完全理性的選擇,在選擇時遵循著效用最大化原則。
5.克朗伯茲將社會學理論引用到職業生涯輔導上,用以了解在個人決策歷程當中,社會、遺傳與個人因素對于決策的影響。
6.沖動型職業生涯決策風格是抓住遇到的第一個選擇,不再考慮其他的選擇或收集信息。
7.癱瘓型職業生涯決策風格是接受做決策的責任,但是感覺過于焦慮而不能對決策作出有建設性的工作。
8.薩柏提出了職業生涯發展的五階段理論。
9.薩柏職業生涯五階段理論中成長階段:認同并建立起自我概念,對職業的好奇心占主導地位,并逐步有意識地培養職業能力。探索階段:主要通過學習進行自我考察、角色鑒定和職業探索,完成擇業和初步就業。確立階段:獲取一個合適的工作領域,并謀求發展,這一階段是大多數人職業生涯周期中的核心部分。維持階段:開發新的技能,維護已經獲得的成就和社會地位,維持家庭和工作兩者之間的和諧關系,尋找接替人選。
10.金斯伯格提出了職業生涯發展的三階段理論。
二、填空題
1.人—職匹配,主要分為兩種類型:①條件匹配,②特長匹配。
三、名詞解釋
1.人格特性—職業因素匹配理論
答:人們依據人格特性及能力特點等條件,尋找具有與之對應因素的職業的理論。(帕森斯最早提出)
2.職業錨
答: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
3.“三三三”理論
答:將人的職業生涯分為三個階段:輸入階段、輸出階段和淡出階段;輸出階段又分為三個子階段:適應階段、創新階段和再適應階段,而其中再適應階段又可以分為:順利晉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
四、簡答題
1.簡述職業錨的功能。(P42)
答:(1)使組織獲得正確的反饋;(2)為員工設置可行有效的職業渠道;(3)增長員工工作經驗;(4)為員工做好奠定中后期工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