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刷到一個情感調解節目,上臺的是一對年輕小夫妻,女主說自己全職媽媽,孩子1歲半;男主是一個英語老師,一個月上班8天月收入2800;女主感覺生活壓力很大,催促男主去找工作,但是男主說自己也努力找工作,但基本都是單休的所以不好找。
女主認為每個月2800的不夠花,那么公婆補貼,他們歲數也大了,不是長久之計,年紀大了,以后要用錢的話也緊張。
男主說自己父母退休了,身體比較好,多余的錢就給他們不貼家用,不讓他們給孩子花還不開心,自己家沒有房貸和車貸,完全沒必要這么累。女主覺得父母
為此夫妻倆經常鬧矛盾,想上節目給指點下到底誰的問題。
前面3個評委的聽到各自表述的時候,表情都比較有意思,好像聽男主的話都比較驚訝,節目說到男主認為父母補貼是很正常的時候,主持人問女主收錢沒有,女主說收了,因為開銷太大,主持人來了句:你也是幫兇。聽完這句話我很驚訝啊,接著看;
女主闡述了男主工作輕松一個月8天班收入2800,其余時間就是打游戲和踢球,每個星期好幾天去踢球,因為踢球受傷不能上課,一次休息一個星期,還一次休息一個月的,那個月都沒有收入。在家不出門的時候基本上不注意自己的儀表不洗頭不洗澡,就賴床上打游戲也不怎么管家務和孩子,但是出去聚餐的話就收拾漂亮。男主買東西的時候也小氣,比如買香蕉他要挑那種黑溜溜的買,比如買藍莓要買那種5塊錢一盒但是里面軟的甚至出水的,等等問題;
男主反駁也不好喝酒,就是喜歡踢球和打游戲也不是什么壞習慣,并且對于水果呢就是香蕉吧本來摘下來就是生的那買來不太熟或者不大新鮮的也沒事,藍莓啊自己也不熟悉就以為是一樣的,對于女主說自己小氣,又反駁說沒必要花錢買那個,說女主買了護頭枕結果孩子不戴就浪費了,說女主買了金魚和小烏龜,也是浪費,等等一系列操作下來,終于等到了老師點評。
讓我震碎三觀啊,老師和主持人竟然批評女主家里開銷不夠還在家當全職媽媽,藍莓的軟與硬不是新鮮程度問題是品種問題,不要只說男主啃老,你自己不也是讓自己的媽媽來幫忙照看孩子么,那你為什么不去找工作,當初他開車去找你約會的時候你是不是以為他是個條件好的人,以為自己可以享福的?。
這一堆評價下來,氣死我了,我不知道4個局外人的意思哈,背地里是不是讓女的自己去強大起來,但是單純的從表面看,就是一點沒說男主的錯誤啊,不管你是不是一個月只有8天班的輕松,那現在的經濟水平,一個東北家庭一個月2800,一年33000真不夠用啊,取暖費就要幾千塊,還要養孩子,怎么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