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腫瘤"成為第一診斷,慌亂與迷茫常如潮水般涌來。但請相信,這并非命運的最終宣判。我們將帶您重新認識這位"不速之客":化療不是洪水猛獸,靶向治療藏著基因密碼,免疫治療正喚醒人體自愈力,而中醫千年智慧始終為生命續航。
腫瘤治療早已不是非黑即白的戰場,精準醫學的顯微鏡下,每個病例都是獨特的生命敘事。醫患同心共筑防線,科學為伴貫穿防治,關注【漫談腫瘤】,讓我們以科學為舟,穿越認知的迷霧海;以希望為帆,駛向健康的新航程。
作為腫瘤科醫生
我總是不厭其煩反復告知患者及家屬
記得化療結束后要定期來復查
抽血檢測
但大多數患者很難理解
我當然很理解
癌癥患者與病魔間的艱苦戰斗
但還是想認真的交待
希望癌癥患者在治療出院后
也能重視自身定期的隨訪
夏女士是位乳腺癌患者
按治療計劃完成了4周期化療
醫生再一次交代出院后務必門診監測血常規
但是,夏女士感覺自身的狀態很好
直到化療后第10天
夏女士突發高熱,伴寒戰、咳嗽不止
到醫院查血常規發現白細胞0.6×109/L
醫生看到報告后馬上通知夏女士住院治療,并且下了病重通知書,經過住院治療,問題雖然糾正了,但影響了下周期化療的正常進行。
夏女士懊悔不已,直說:早知道早點來……
今天就帶出這樣一個話題
腫瘤治療之骨髓抑制如何院外管理
骨髓抑制是腫瘤治療(尤其是化療、放療)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表現為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等血細胞減少。
白細胞減少: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如發熱、咳嗽、腹瀉);
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異常,易出血(如鼻出血、皮膚瘀斑、黑便);
紅細胞減少:貧血,表現為乏力、頭暈、心悸。
腫瘤治療相關骨髓抑制(CTIM)是放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高達60%-80%(《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指南2024》)。
骨髓抑制主要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和貧血,它的特點是:滯后性,即在治療后不會立即出現,只能通過完善的院外管理體系(定期檢測、謹遵醫囑),才有助于臨床醫師更好地預防和管理腫瘤治療相關骨髓抑制,保證抗腫瘤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腫瘤治療相關骨髓抑制院外管理專家共識(2025版)圍繞腫瘤治療相關骨髓抑制的定義與分級、院外管理原則、管理流程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和總結,制定了腫瘤治療相關骨髓抑制風險分層評估表,并依據風險分層提出8條推薦意見,旨在提供腫瘤治療相關骨髓抑制院外管理的參考方案。現將主要內容整理如下:
大家可以看看不同分級的骨髓抑制
它的危害程度如何?
Ⅰ級:輕度減少,無癥狀或輕微乏力;
Ⅱ級:中度減少,需藥物干預;
Ⅲ-Ⅳ級:重度減少,可能危及生命(如感染性休克、顱內出血)。
注:血紅蛋白正常值:成年男性≥120g/L,非妊娠成年女性≥110g/L,妊娠女性≥100g/L。
對號入座,夏女士的情況已經達到3級,免疫力下降,極容易感染,再進展下去可直接危及生命……
環境清潔:每日開窗通風2次,每次30分鐘;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家具表面。
個人衛生:勤洗手(七步洗手法),避免觸摸口鼻;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定期更換床單、衣物,保持皮膚清潔。
飲食安全:食物徹底煮熟,避免生冷(如沙拉、刺身);水果需去皮或用沸水浸泡后食用。
生活細節:穿柔軟衣物,使用電動剃須刀;刷牙用軟毛牙刷,避免牙齦出血;避免劇烈運動、碰撞,防止跌倒。
癥狀監測:觀察皮膚瘀點、鼻出血、黑便等出血跡象;血小板<50×10⁹/L 時,避免肌肉注射和靜脈穿刺。
高蛋白飲食:瘦肉、魚類、豆制品、蛋類,每日攝入量≥1.2g/kg 體重;
補鐵補血:動物肝臟、菠菜、黑木耳,搭配維生素 C 促進吸收;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膩、生冷食物可能加重胃腸負擔。
短效G-CSF(如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化療后24-72小時皮下注射,連續 3-5 天;
長效G-CSF(如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非格司亭):單次注射,作用持續14天。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每日1次皮下注射,連續14天;
白介素-11:每日1次皮下注射,注意監測心臟功能;
TPO-RA(如羅普司亭):每周1次皮下注射。
感染征兆:體溫>38℃持續 2 小時、咳嗽咳痰加重、尿頻尿急;
出血征兆:鼻出血不止、黑便或血便、頭痛嘔吐(警惕顱內出血);
嚴重貧血:意識模糊、呼吸困難、胸痛。
發熱:物理降溫(溫水擦浴),避免使用酒精擦浴;
出血:壓迫止血(如鼻出血時按壓鼻翼),抬高患肢;
及時聯系醫生: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上傳血常規報告,遵醫囑調整治療。
碩士研究生,中國營養學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膏方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蘇州市抗癌協會科普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昆山市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昆山市中醫藥學會中醫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尤擅長對胃癌、腸癌、肺癌、乳腺癌的中西醫綜合治療;并對中醫藥減輕放療、化療不良反應方面有獨到的經驗和體會。門診時間:每周三。
醫學博士,師從岐黃學者、全國名中醫吳勉華教授。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腫瘤康復分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痛癥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老年學學會中西醫結合診療專業委員會委員,蘇州市中醫藥學會濁毒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蘇州市中西醫結合放療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蘇州中醫藥學會中醫腫瘤專業常務委員,蘇州市醫學會腫瘤學會臨床研究學組成員,昆山市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主要從事惡性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尤擅長胃癌、腸癌、肺癌、宮頸癌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婦科腫瘤的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并對于中醫藥防治放、化療及靶向治療不良反應亦有深入的研究。門診時間:每周一。
來源:昆山市中醫醫院